[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學位論文 |
2006 |
組織創業精神及創業機會辨識模式對創業結果影響之研究 |
陳麗華; Chen, Li-hua |
|
[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6-05-27 |
組織創業精神及創業機會辨識模式對創業結果影響之研究 |
王居卿; 陳麗華; Wang, Chu-Ching; Chen, Li-Hua |
|
[師資培育中心] 期刊論文 |
2015-04-15 |
以網路國際交流重構學習者教材知識的契機與實例 |
陳劍涵; 陳麗華 |
|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2 |
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X級)修訂報告 |
毛連塭; 吳清山; 陳麗華 |
|
[教育科技學系暨研究所] 學位論文 |
2017 |
問題本位學習融入翻轉教室對國中生之數學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 |
陳麗華; Chen, Li-Hua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專書 |
2023-04-15 |
陳麗華、曾銘翊台湾における多文化志向の「認識新住民」科課程大綱の構築 |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專書 |
2022-07 |
新世代新教育--社會變遷中的人才培育 |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專書之單篇 |
2023-04 |
台湾における多文化志向の「認識新住民」科課程大綱の構築 |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專書之單篇 |
2022-07 |
民主素養與公民教育 |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會議論文 |
2023-03-31 |
Reclaim Students’ Bodies for Active Learning in the Post COVID-19 Era:Learning Design for Building up Concepts through Embodied Cognition. |
Chen, Li-hua; Hsu, Yi-ping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會議論文 |
2023-01-07 |
解析國小階段領域統整設計:理念特點與示例 |
詹寶菁; 陳麗華; 汪履維; 張益仁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會議論文 |
2022-12-24 |
向澤井陽介教授學習—總結、延伸觀點與引導思考。 |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會議論文 |
2022-11-06 |
民主素養與公民教育 |
劉美慧; 陳麗華; 董秀蘭; 陳玟樺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會議論文 |
2022-10-21 |
建構高中歷史教科書中轉型正義教育學習內容之項目與條目初探 |
李涵鈺;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會議論文 |
2022-03-05 |
Generating teacher positioning in line with SLC by exploring one’s own mental imagery and metaphor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Chen, Li-hua; Zhao-yue; Si-ping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會議論文 |
2021-10-07 |
從課堂風景談起—初探幾個研討學習共同體的新視角 |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會議論文 |
2021-03-06 |
Preparing Teachers for the SLC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quiry:Focus on constructing a democratic classroom |
Chen, Li-hua; Lin, Chun-yi; CHANG, YUEH-HSIA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期刊論文 |
2023-12 |
日本小學中年級社會學習指導要領和教科書探究取向設計之分析──以「變遷與因果」單元為例 |
洪麗卿; 劉美慧;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期刊論文 |
2023-03 |
地圖展現的世界觀與在地教學 |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期刊論文 |
2022-03-15 |
108課綱的「探究與實作」與地方學 |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期刊論文 |
2021-12-15 |
國小三年級社會領域教科書「探究任務」內涵之分析 ─以探究為本的觀點 |
洪麗卿; 劉美慧;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期刊論文 |
2021-04-15 |
建構中小學「公民遠見課程」之主題軸與核心概念芻議 |
陳麗華; 葉韋伶; 紀舜傑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期刊論文 |
2020-12-15 |
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跨科活動」之分析 ―素養導向設計的觀點 |
洪麗卿; 劉美慧; 陳麗華 |
|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 期刊論文 |
2019-06-30 |
書評: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標準的想像及啟示—評介《美國社會領域課程標準》及《C3美國社會領域州課程標準架構》 |
陳麗華 |
|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107年度成果報告 |
2018 |
新酒裝新瓶─聚焦於素養導向與學習者中心的UbD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
陳麗華 |
|
[會計學系暨研究所] 學位論文 |
2014 |
員工自我效能、幸福感及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 |
陳麗華;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20-12-10 |
國小社會教材教法 |
洪夢華; 洪麗卿; 陳俊宏; 陳麗華; 張益仁; 詹寶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20-10 |
臺灣小故事101 |
戴寶村; 布興.大立; 林淇瀁; 陳麗華; 蔡淑惠; 顏綠芬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16-12-01 |
猶太大屠殺議題之敘寫與啟思--兩岸社會科教科書的分析 |
李涵鈺; 王立心;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13-09 |
SLC密碼─建構學習共同體學校藍圖 |
陳麗華; 方志華; 王博弘; 邱馨儀; 倪雨平; 曾振富; 楊美玲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11 |
打造世界公民的12個方案:全球教育理論與實例 |
陳麗華; 田耐青; 宋佩芬; 彭增龍; 陳盈丹; 邱卿雲; 張麗卿; 孫惠齡; 劉怡秀; 陳達萱; 陳美玲; 李岩勳; 曾慧芬; 吳靜芬; 曾淑珠; 江文芳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07 |
教育改革的挑戰與省思 |
周淑卿;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04 |
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 |
陳麗華; 彭增龍; 張益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01 |
國民小學上課日數之研究 |
高新建; 林天祐; 陳麗華; 葉興華; 徐愛婷; 許育健; 陳怡君; 陳淑茗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00 |
大家都是好朋友-族群關係學習手冊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2000 |
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1999 |
多元文化之美-多元文化社會科課程方案 |
劉美慧;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 |
1995 |
實習教師的社會科教學推理:結構與意識的辯證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16-06-17 |
猶太大屠殺議題之敘寫與啟思---兩岸社會科教科書的分析 |
李涵鈺; 王立心;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13-11 |
療癒分裂的國家--借鏡「為和平而教育」的課程方案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12 |
教科書設計與發展之未來趨勢探究 |
黃文定;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12 |
國中小社會領域教科書課程設計取向之發展與演進 |
詹寶菁; 陳麗華; 吳雯婷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11-11-14 |
百年小學社會類教科書設計之演變---以家庭相關單元為例 |
陳麗華; 詹寶菁; 吳雯婷; 葉韋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10-07 |
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設計模式 |
陳麗華; 陳達萱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8 |
臺灣百合遍地開 |
彭增龍;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8 |
小學生做外交—前進斯里蘭卡 |
彭增龍;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8 |
社會行動取向的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 |
彭增龍;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7-12 |
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 |
陳麗華;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7 |
學校敢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 |
陳麗華; 王慧勤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6 |
社會教科書編者與教師對於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理念及實踐之研究 |
林淑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5 |
課程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辯證-以社會重建主義課程的實踐為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4 |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的教學 |
陳麗華;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4 |
社會行動取向人權教育之教材研發 |
陳麗華; 王雅鈴; 李涵鈺; 張雯婷; 陳怡君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3 |
族群關係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原理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2-10 |
教學特性與策略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2 |
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 |
陳麗華; 林陳涌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1 |
與神同行的在家教育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2000 |
聖經中的子女教育觀—基督徒選擇在家教育的原動力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1997 |
反省性教學的概念架構與實施方法-以國小社會科為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1997 |
教學反省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1996 |
批判思考教學的內涵與實際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1991 |
精熟學習法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
1991 |
評析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反省性教學」方案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20-12-05 |
素養導向探究式教學案例評析—國小社會領域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20-10-24 |
以實境體驗遊戲融入校外教學以深化學生多面向的參與式學習與理解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20-07-30 |
多元文化教育在社會領域的實踐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20-06-09 |
教師社群成果展示暨經驗分享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9-11-08 |
深化台灣課程教學改革的新焦點:教師的教態初探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9-10 |
Walking Along With God:Five Teachers' Journeys of Growing their Meek Teaching Positions |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9-09-06 |
新酒裝新瓶─聚焦於素養導向與學習者中心的UbD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
陳麗華; 張月霞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9-08-10 |
素養導向的教科書/教材設計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9-08-08 |
重構多元文化教育—文化差異與社會公義的省察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9-06-20 |
文化差異與追求社會正義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9-06-13 |
The Impact of Short-Term Teaching Abroad on Taiwanese Teacher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
Chang, Yueh-Hsia;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9-03-30 |
New Perspectives on Service-Learning―Applying and Integrating ICT and Social Design in Community Service |
Chen, Li-hua; Yen, Welling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8-11-16 |
Facilitating Social Solidarity and Deep Understanding by the Strategy of “Theater in Education” in the SLC. |
Chen, Li-hua; Chou, Ja-fan; Su, Yu-wen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7-10-26 |
In Pursuit of the Democratic Classroom |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7-10-19 |
In Pursuit of the Democratic Classroom:Striving toward mind-set transformation。 |
Chen, Li-hua; Chan, H. Y.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7-04-28 |
素養導向教材設計原則與案例鑑賞-國小社會領域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6-11-04 |
民主教育的課程與教學:What’s next ?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6-10-28 |
From Behaviorism Teaching toward Constructivism Learning:The Changing Landscapes of Taiwan’s SLC classrooms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6-10-13 |
What the Researches Say and Not Say:The Implementation of SLC in Taiwan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6-07-22 |
Educating Caring and Active Citizens for Democratic Taiwan: Taiwan's Secret to Education |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6-07-22 |
Educating Caring and Active Citizens for Democratic Taiwan: The Future-oriented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of Taiwan’s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the Twelve-year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6-07 |
Impact of Country Im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 of Taiwan's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n their Global Citizenship |
Li-hua Chen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6-06-04 |
學習共同體&十二年國教課綱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6-06 |
Practical Wisdom Extracted from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New Taiwan Image” |
Chen, Li-hua; Yen, Welling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5-08-08 |
Lesson Studies in Taiwan’s SLC Classrooms : Analysis on the Cases Presented in the “2015 Conference for Lesson Study of SLC” |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5-07-10 |
The Sun flower movement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vic education |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5-07-06 |
臺灣的學校課堂改革動向 |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5-04-01 |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Country Image and Global Citizenship on National Identity of Taiwa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
Chen Li-hua;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4-11-22 |
他者的歷史殤慟--兩岸中學社會教科書中猶太大屠殺議題之敘寫與啟思 |
李涵鈺; 王立心;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4-11-08 |
Case Study on a Class as Learning Community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Learning Scaffolding through the eyes of peer teachers |
Chen Li-Hua; Yang, Ling-Chu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4-11-01 |
Images of Taiwan: Through the Eyes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Chen, Li-Hua; Chen, Hsiao-Lan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4-11-01 |
Images of Taiwan: Through the Eyes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
Chen, Li-Hua; Liu, Kuang-Hsi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4-11-01 |
Elusive Images of Taiwan Held by Self and Others: Portrayals by Lo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Chen, Li-Hua; Chen, Hsiao-Lan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4-05-03 |
你的教室ㄇ了沒?臺灣導入學習共同體學校的模式與策略省思 |
陳麗華; 陳劍涵; 陳茜茹;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4-03-09 |
Have you arranged your classroom seats in shape? Reflective analysis on the models and strategies of inducing Taiwan's schools to school as learning community |
Chen, Li-hua; Chen, Chien-han; Chen, Chien-ru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3-06-05 |
A study on map design qua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
You, Jing-Shun; Chen, Li-Hua; Chan, Pao-jin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3-06-05 |
Preparing teachers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sciousness via a program of educational voluntary service in Sri Lanka |
Chen, Li-hua; Yeh, Wei-ling; Wu, Wen-ting; Tsai, Jun-yi; Perng, Tzeng-lung; Li-hua Chen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3-05-10 |
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領域電子教科書使用情形之研究 |
周良姿;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3-05-10 |
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用電子教科書內容品質之研究─以「全球關連」主題為例 |
謝佩琪;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2-11-02 |
黑暗大陸?小學社會教科書中的非洲與非洲人圖像 |
溫琇斐;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2-10-16 |
Fostering Active Citizens for Community Betterment -- A 10-year Narrative of School Teachers as Intellectuals |
Chen, Li-hua; Perng, Tzeng-lung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2-07-08 |
The Effects of the Rhetorical Patterns of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Fifth-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
Chen, Li-hua; Wu, Wen-ting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2-06-28 |
The Effects of the Rhetorical Patterns of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Fifth-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
Chen, Li-hua; Wu, Wen-ting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2-05-21 |
International Voluntary Service on Education |
Chen, Li-hua; Li-hua Chen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1-11-12 |
百年小學社會類教科書設計之演變─以家庭相關單元為例 |
陳麗華; 詹寶菁; 吳雯婷; 葉韋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1-11 |
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之亞洲模組結果分析─臺、韓、泰、印尼四國比較 |
王麗雲; 董秀蘭; 陳麗華; 劉美慧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1-11 |
台灣學生在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亞洲模組的表現分析 |
陳麗華; 劉美慧; 王麗雲; 董秀蘭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1-08-22 |
Educating Caring and Active Citzens for Democratic Taiwan |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1-06-10 |
教科書設計與發展之未來趨勢探究—以社會領域為例 |
陳麗華; 黃文定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1-06-10 |
國中小社會領域教科書課程設計取向之發展與演進 |
詹寶菁; 陳麗華; 吳雯婷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1-03 |
臺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願景與實踐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0-08 |
Comparing three regional modules for ICCS 2009: Asian, Latin American, and European regional modules |
Liu, Mei-hui;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0-06 |
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議題課程設計模式與實踐案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0-06 |
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議題課程設計模式與實踐案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10-05 |
A New Horizon of Global-issue-centred Curriculum: A Civic Action Approach |
Chen, Li-Hua; Chen, Da-Xuan; Chan, Pao-Jing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9-11 |
課程改革理念、課程綱要與教科書之轉化議題─臺灣觀點 |
張芬芬; 陳麗華; 楊國揚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9-06 |
The context and content of the Taipei Municipal White Paper for Global Education |
Chen, Li-hua; Lin, Tien-Yu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9-05 |
Comparing three regional modules for ICCS 2009: Asian, Latin American, and European regional modules |
Liu, Mei-hui;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9-04 |
「飢餓與貧窮」全球議題教學之推動計畫與實施成效─以「愛,讓世界發光!」課程方案為例。 |
陳達萱; 陳麗華; 洪菱蔚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9-04 |
國際教育之體現:以「前進斯里蘭卡」全球觀課程為例 |
彭增龍; 曾慧芬; 陳麗華; 張益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8-12 |
教科書設計與創新的困境與出路 |
陳麗華; 彭增龍; 楊信琪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8-10 |
優質學校學生學習的理念與評審實務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7-05 |
積極性公民養成教育之課程發展與實踐—以搶救興仁溪公民行動為例 |
陳麗華;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7 |
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 |
陳麗華;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6-10 |
教科書價格相關議題評析及其後效例證 |
陳麗華; 彭增龍; 李涵鈺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6 |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在台灣的發展與實踐 |
陳麗華; 彭增龍; 張益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5-05 |
社會重建主義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影響初探 |
李涵鈺;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5-05 |
從課程改革的對位思考與實踐歷程引爆公民行動─一個教師社群參與社區改造的感性與理性敘事 |
彭增龍;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5-03 |
課程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辯證─以社會重建主義課程的實踐為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4-06 |
社會行動取向故事序列探究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
陳麗華; 王鳳敏;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3-12 |
社會行動取向人權教育之教材研發 |
陳麗華; 王雅鈴; 李涵鈺; 張雯婷; 陳怡君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3-12 |
以建教合作模式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實施成效 |
陳麗華;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3-11 |
公民教育的本土化實踐:以社會行動取向課程的教學為例 |
陳麗華; 彭增龍; 王鳳敏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3-11 |
主要國家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林俐君; 楊明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3-11 |
九年一貫七年級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質與量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林俐君; 楊明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2-11 |
社會參與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施 |
陳麗華;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1-05 |
國小社會科中的台灣史課程之意識型態批判 |
陳麗華; 沈映汝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0-10 |
以社會領域為核心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經驗分享 |
白麗美;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0-10 |
以社會學習領域為核心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經驗分享 |
白麗美;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2000-06 |
族群關係課程方案之評鑑與再建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8-04 |
國社會科新課程「家庭觀」評析:以低年級教科書為例 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科教育 |
周愫嫻; 張益仁;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8 |
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評析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7-05 |
族群意象和族群距離﹕國小班級中的原漢族群關係探討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7 |
Educating the Future Citizens: The Gap/ Dilemma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
Chen, Li-Hua; Jou, Susyan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7 |
國民中小學教科書之改革經費預估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6 |
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6 |
社區參與學習的理念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6 |
健檢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標準 |
陳麗華; 周愫嫻; 張益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6 |
減低族群偏見的課程與教學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5 |
國小社會科課程本土化的內涵與途徑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5 |
從兒童族群社會化談班級的族群關係經營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5 |
反省性教學的概念架構與實施方法--以國小社會科為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91-12 |
轉型期台灣社會的生活教育課題 |
毛連塭;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會議論文 |
1987 |
精熟學習模式及其在國小數學科教學上之效果研究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21-03 |
以實境體驗遊戲融入校外教學深化學生多面向的參與式學習與理解:以《尋訪馬偕足跡》為例 |
陳麗華; 葉韋伶; 林月梅; 鄭詔月; 范惠美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9-12-31 |
課程與教學改革經驗之辨證與反思 |
卯靜儒; 黃政傑; 陳麗華; 藍偉瑩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9-09 |
臺灣高中職學生之國家意象及國家認同對其世界公民素養影響之研究 |
陳麗華; 葉韋伶; 楊國揚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8-08-15 |
從中小學的教材教法談課綱的未來想像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8-04-15 |
學習者中心取向教材設計之規準與案例分析─以美國社會教科書為例 |
陳麗華; 葉韋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7-08-15 |
日本小學校社會教科書 |
陳麗華; 葉韋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7-08-15 |
素養導向教材設計-理念與實踐 |
陳麗華; 葉韋伶; 林君憶; 張復萌; 何思瞇; 張月霞; 陳劍涵; 朱美珍; 黃儒傑; 陳淑娟; 李涵鈺; 王立心; 林吟霞; 彭致翎; 楊國揚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7-07-06 |
社會設計做為公民教育的實踐模式:一所國小的案例分析 |
葉韋伶; 陳麗華;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7-06-30 |
多元文化取向「認識新住民」之課程大綱建構 |
曾銘翊;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6-12-15 |
《臺灣新意象》教材設計與發展之實踐智慧 |
陳麗華; 葉韋伶; 甄曉蘭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6-04 |
他者的歷史殤慟─兩岸中學社會科教科書中猶太大屠殺議題之敘寫與啟思 |
李涵鈺; 王立心;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5-01-22 |
被動到主動-協同學習不落單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4-12-20 |
你的教室ㄇ了沒?臺灣導入學習共同體學校的模式與策略省思 |
陳麗華; 陳劍涵; 陳茜茹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4-12-01 |
一年級的方位教學-以拼圖及尋寶活動為鷹架策略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4-08-15 |
日本中小學教科書設計與發展之研究-以東京書籍社會教科書為例 |
詹寶菁; 葉韋伶;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4-07-02 |
智慧良語-轉化人心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4-03 |
教科書審定委員對教科書設計的關注焦點探討:以國小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 |
塗宥騏;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4-03 |
教科書審定委員對教科書設計的關注焦點探討:以國小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 |
塗宥騏;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4 |
弱勢學生 主動學習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3-12-05 |
安全氣氛增加學習動機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3-11-07 |
愛與寬容 改變偏差行為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3-10-17 |
主動創造師生雙贏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3-10-01 |
師培地球村-以國際教育志工服務方案培養教師的國際化意識 |
陳麗華; 葉韋伶; 吳雯婷; 蔡駿奕; 彭增龍;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3-06-20 |
真實的同僚性社群-共感、共學、共切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3-04-15 |
小學社會教科書中的非洲與非洲人圖像 |
溫琇斐; 陳麗華; 溫琇斐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3-04-01 |
國小高年級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教學設計之研究 |
林佳瑜;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3-02 |
服務學習的真諦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2-10 |
參訪日本學習共同體的迴響-穿梭在客位與主位之間的思維撞擊 |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2-09 |
日本六件比我們做得好的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2-04 |
評析國中社會教科書中地圖設計之情形 |
游景舜;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12-01 |
一片哀(I--)號,所為何來-評大學教師學術研究成果評鑑 |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12 |
形塑香港特區的國家認同─中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之論述分析 |
陳麗華; 吳雯婷;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10-31 |
以教科書之插圖與版式設計增進教學藝術之觸發-以社會科教科書為例 |
詹寶菁; 葉韋伶;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10-15 |
實踐國際教育志工服務─培養具全球觀與行動力的師資 |
蔡駿奕;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06 |
評介教科書意識型態─歷史回顧與實徵分析 |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04 |
促進全員潛能開發的學習共同體 |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03 |
建構社會領域領導教師專業知能三維論之探究 |
黃文定; 董秀蘭; 李麗玲;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03 |
公民行動取向全球議題課程設計模式與實踐案例 |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1 |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Kappa Delta Pi: Focus on Education in Taiwan |
Nathan Bond Professor and Dean; Chen, Li-Hua; Wang, Wendy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0-11 |
ICCS 2009公民素養評量架構與我國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的比對分析 |
劉美慧; 劉欣宜;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0-10 |
在芬蘭見到教育是軟實力 |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0-10 |
臺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芻議 |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0-06 |
臺灣九年一貫課程轉化之議題與因應 |
張芬芬; 陳麗華; 楊國揚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0-06 |
論壇:中小學自編教材面面觀─政策與實務的對話 |
黃政傑主持; 江海韻; 李明芳; 汪履維; 林淑媛; 陳達萱; 陳麗華; 彭增龍; 甄曉蘭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0-06 |
培養文化智商,選擇面對全球化時代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9-10 |
都會區教育局處推動全球教育的作法 |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8-12 |
評介「為學習而設計的教科書」及其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設計與研究的啟示 |
陳麗華;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8-10 |
評選過程有感─學生學習是優質學校的必要條件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8-07 |
社會學習領域第二、三、四學習階段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林淑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8-06 |
教科書價格相關議題評析及其後效例證 |
陳麗華; 彭增龍; 李涵鈺; 陳麗華:newcivichope@gmail.com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8-04 |
全球教育之脈絡分析兼評台灣的全球教育研究 |
宋佩芬;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8-04 |
全球教育之脈絡分析兼評台灣的全球教育研究 |
宋佩芬;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8-02 |
Elaborate course design touches hearts |
Chen, Li-hua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7-06 |
走出多元文化主義的困境-評〈獨石與巨傘-多元文化主義的過與不及〉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7-06 |
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 |
陳麗華;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7-03 |
《學校敢於建立社會新秩序嗎?》一書之評介 |
陳麗華; 王慧勤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7-03 |
課程改革的對位思考與實踐:一個教師社群參與社區公民行動的感性與理性敘事 |
彭增龍;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5-10 |
社會重建主義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影響初探 |
李涵鈺;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5-09 |
國小中年級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分析及編輯人員理念實踐之研究 |
林淑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5-08 |
社會教科書中社會行動教材的評鑑規準之初探 |
林俐君;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5-05 |
中小學社會課程本土化之跨國比較分析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汝; 林俐君; 楊明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5 |
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科書評鑑規準之研究:課程統整取向 |
陳麗華; 陳怡君; 徐世瑜; 詹寶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4-07 |
地圖教材表徵世界觀教育之功能分析:以國小四至六年級社會教科書為例 |
彭筱婷;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4-06 |
聖經中的子女教養觀-基督徒選擇在家教育的原動力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4-04 |
社會行動取向人權教育之教材研發 |
陳麗華; 王雅鈴; 李涵鈺; 張雯婷; 陳怡君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4-04 |
國內批判思考測驗工具及其應用之分析 |
陳麗華; 李涵鈺; 林陳涌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4 |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踐-以「風華再現洲子灣」課程為例 |
陳麗華; 王鳳敏;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3-09 |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踐 |
陳麗華; 彭增龍; 王鳳敏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3-04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中「人與時間」軸修訂始末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3-03 |
與神同行的在家教育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3 |
國小教師對社區參與學習的議題之意見調查 |
陳麗華; 王鳳敏; 李靜如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3 |
以建教合作模式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實施成效 |
陳麗華;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3 |
互動俗民誌取向之社區行動課程:「金山國小」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之研究 |
陳麗華; 王鳳敏; 陳烘玉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2-05 |
口述歷史在國小歷史教學之應用 |
陳麗華; 沈映汝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2-04 |
多元智能神秘盒-多元智能的教學策略與運用成果 |
陳麗華; 李美怡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2 |
族群關係課程方案之評鑑與再建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00-10 |
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 |
劉美慧;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9-07 |
臺北市阿美族兒童的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9-02 |
國小社會科新課程「家庭觀」評析:以低年級教科用書為例 |
周愫嫻; 張益仁;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9 |
花蓮縣阿美族兒童的族群認同發展之研究 |
陳麗華; 劉美慧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8-08 |
美國的社會科課程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8-05 |
評原住民族教育法草案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8-04 |
澳洲的族群關係議題和教育-兼評我國「原住民族教育法」草案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8-03 |
請別再「修訂」課程標準了 |
陳麗華; 謝正修; 潘秋文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8-03 |
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評析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7-10 |
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7-08 |
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 |
林陳涌;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7-04 |
社區參與學習的理念和實施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7 |
族群意象與族群距離:都市小學班級裡的原漢族群關係探討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7 |
國小教師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態度之研究 |
陳麗華; 王鳳敏; 鍾才元; 賴秀智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7 |
社區參與學習的理念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7 |
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 |
陳麗華; 林陳涌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6-12 |
適應VS.參與-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公民?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6-10 |
經營班級族群關係的原則與作法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6-05 |
從兒童的族群社會化談班級的族群關係經營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6 |
健檢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標準 |
陳麗華; 周愫嫻; 張益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5-12 |
兩位實習教師的社會科教學因應策略及其對國小教育革新的啟示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5 |
開創根深花香的本土文化─國小社會科課程本土化的內涵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5 |
談有效的社會科教學─重視真實性的活動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5 |
臺灣社會的意義性結構及其在國小社會科教育的體現分析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2 |
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修訂報告 |
毛連塭; 陳麗華; 吳清山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2 |
英國國家教育政策的制定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2 |
美國師資教育的概念取向分析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1-01 |
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之修訂 |
毛連塭; 劉燦樑;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1 |
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修訂報告 |
毛連塭; 陳麗華; 劉燦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1 |
精熟學習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及數學自我觀念之影響(Ⅱ) |
毛連塭; 邵慰龍; 劉緬懷; 鄭錦彬; 楊瑞智; 陳麗華; 張世彗; 陳明終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0 |
美國聯邦政府與公共教育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0 |
校長在課程改革中的任務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0 |
精熟學習法的發展及運作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90 |
反省性師範教育派典的理念與實際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89-06 |
精熟學習模式及其在國小數學科教學上之效果研究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89 |
國小社會科批判思考教學的省思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89 |
精熟學習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及數學自我觀念之影響 |
毛連塭; 吳貞祥; 陳明終; 陳麗華; 楊瑞智; 張世慧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88 |
基模理論與教科書內容的設計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
1987 |
精熟學習法的策略 |
陳麗華;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研究報告 |
2020-09-21 |
樂施全球台灣好行—全球議題課程之設計與服務學習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研究報告 |
2019-09-06 |
新酒裝新瓶─聚焦於素養導向與學習者中心的UbD 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
陳麗華; 張月霞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研究報告 |
2003 |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本土化之研究 |
陳麗華; 鄭玉卿; 徐世瑜; 許佩賢; 詹寶菁; 沈映如; 林俐君; 楊明華; 洪麗卿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研究報告 |
2003 |
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科書評鑑規準之建構:課程統整取向 |
陳麗華; 陳怡君; 徐世瑜; 詹寶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研究報告 |
2003 |
互動俗民誌取向的社區參與學習方案之規劃與實施(II) |
王鳳敏;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研究報告 |
2002 |
互動俗民誌取向的社區參與學習方案之規劃與實施(I) |
陳麗華; 王鳳敏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研究報告 |
2001 |
台北市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評估研究 |
吳清山; 張煌熙; 張芬芬; 陳麗華; 王保進; 陳幼慧; 楊益風; 謝金枝; 張素偵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2 |
教育頻道社會領域(Ⅵ):第一單元 水資源的爭奪與保育 |
林聖欽; 陳麗華; 單文經; 趙秋蒂; 黃素貞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2 |
教育頻道社會領域(Ⅵ):第四單元「正義之聲─公民不服從的意涵」 |
陳麗華; 單文經; 林聖欽; 黃素貞; 趙秋蒂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2 |
教育頻道社會領域(Ⅵ):第二單元 認識伊斯蘭世界 |
趙秋蒂; 陳麗華; 單文經; 林聖欽; 黃素貞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2 |
教育頻道社會領域(Ⅵ):第三單元 台灣穆斯林的日常生活 |
趙秋蒂; 陳麗華; 單文經; 林聖欽; 黃素貞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1 |
國際教育志工 |
陳麗華; 彭增龍; 林聖欽;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1 |
臺灣海洋發展史 |
施志汶; 陳麗華; 林聖欽; 劉姮汶; 黃素貞;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1 |
臺灣的航運變遷與經濟發展 |
林聖欽; 陳麗華; 施志汶; 劉姮汶; 黃素貞;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1 |
臺灣的領海與經濟海域 |
劉姮汶; 陳麗華; 林聖欽; 施志汶; 黃素貞;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0 |
全球消費達人 |
陳麗華; 孫惠齡; 林聖欽;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0 |
從新聞看天下 |
陳麗華; 陳美玲; 林聖欽;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0 |
戰爭與和平 |
施志汶; 彭增龍; 陳麗華; 林聖欽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0 |
接待家庭 |
林聖欽; 陳麗華; 施志汶; 程惠玉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10 |
教育旅行 |
林聖欽; 陳麗華; 陳敏雀;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9 |
大航海時代:十七世紀的台灣 |
施志汶; 張益仁; 陳麗華; 林聖欽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9 |
全球思維 在地行動 |
陳麗華; 彭增龍; 林聖欽;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9 |
全球議題 全球暖化 |
林聖欽; 陳麗華; 張益仁;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9 |
全球議題 飢餓與貧窮 |
陳達萱; 陳麗華; 林聖欽;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8 |
南亞大探索 |
劉敏慧; 林聖欽; 陳麗華;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8 |
清日在台灣的交鋒:牡丹社事件 |
張益仁; 施志汶; 陳麗華; 林聖欽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8 |
校園顯微鏡:民主與法治 |
黃素貞; 陳麗華; 施志汶; 林聖欽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8 |
決戰東南亞 |
彭增龍; 林聖欽; 陳麗華;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7 |
剝削與發展 |
徐如君; 施志汶; 陳麗華;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7 |
歷史科的第一堂課 |
惠敏; 施志汶; 陳麗華;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7 |
臺灣區域發展博覽會 |
劉敏慧; 林聖欽; 陳麗華;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7 |
由鎘米事件看台灣的環境問題 |
林玉芬; 林聖欽; 陳麗華; 施志汶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7 |
加入國際組織與世界同行 |
張益仁; 陳麗華; 施志汶; 林聖欽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7 |
阮若打開心內門窗 |
黃素貞; 陳麗華; 施志汶; 林聖欽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7 |
南洋過台灣 |
彭增龍; 陳麗華; 施志汶; 林聖欽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5 |
兒童網路安全-網路安全秘笈 |
彭增龍; 陳麗華; 單文經; 張益仁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5 |
兒童網路安全教學─少女網路受害事件簿 |
馬世驊; 曾鴻超; 陳麗華; 單文經; 張益仁;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5 |
兒童網路安全教學─網路留言版 |
丁儷蓉; 蔡麗美; 朱正忠; 陳麗華; 單文經; 張益仁;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5 |
兒童網路安全教學─青春捕夢「網」 |
程惠玉; 鐘文燕; 張道姓; 陳麗華; 單文經; 張益仁; 彭增龍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4 |
口述歷史在教學上的應用─家鄉環境的變遷 |
張益仁; 陳麗華; 單文經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4 |
戀戀興化店─社會行動取向課程的發展與領導 |
彭增龍; 陳麗華; 單文經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4 |
舊金山新老街─社會行動取向故事序列教學 |
陳烘玉; 劉能榮; 王鳳敏; 陳麗華; 單文經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3 |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與教學(三)社區行動篇:風華再現洲子灣 |
彭增龍; 陳麗華; 單文經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3 |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與教學(一)社區學習篇:明德國小的秘密公園 |
許瑛珍; 高碧芳; 陳麗華; 單文經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3 |
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與教學(二)社區探究篇:坪林水中螢火蟲的新生 |
張益仁; 陳麗華; 單文經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3 |
風華再現洲子灣,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與教學─社區行動篇 |
彭增龍; 陳麗華; 單文經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3 |
坪林國小水中螢火蟲的新生,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與教學─社區探究篇 |
張益仁; 陳麗華; 單文經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2003 |
明德國小的秘密公園,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與教學---社區學習篇 |
許瑛珍; 高碧芳; 陳麗華; 單文經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1998 |
原漢族群關係教學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1998 |
情境模式教學設計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1996 |
反省性教學的概念架構與實施方法 |
陳麗華 |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視聽著作 |
1996 |
批判思考教學的內涵與實際 |
陳麗華 |
|
[資訊傳播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
2010-12 |
台灣創業環境調查與建議:國家專家觀點 |
溫肇東; 劉常勇; 謝如梅; 陳意文; 鄭宇庭; 蔡淑梨; 羅宗敏; 陳麗華; 周世豐 |
|
[資訊傳播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
2010 |
「99年度全球創業觀察調查計畫」結案報告 |
陳意文; 溫肇東; 劉常勇; 鄭宇庭; 蔡淑梨; 羅宗敏; 陳麗華; 周世豐; 謝如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