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9931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30/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38011      線上人數 : 54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9316


    題名: 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的文化原料性、不定式文本再製與多元價值兌現
    其他題名: The Cultural Ingredientability in Chinese Classical Fiction: a Contention of Contexts in Non-Designate Reproduction and Negotiation of Multiple Merit
    作者: 顏崑陽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關鍵詞: 中國古典小說;文化原料性;文本再製;意義;再現;價值兌現
    日期: 2014-06-01
    上傳時間: 2014-10-26 23:12:39 (UTC+8)
    出版者: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摘要: 近現代以來,古典小說的研究,主要路數大約有四:一為版本考證,以定其真偽、繁簡、良窳;二為從純文學觀點,詮釋作品自身的母題要素、主題意義、敘述結構、場景與人物描寫的修辭技法,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審美效果,並評斷其藝術價值;三為從「文學實用」的觀點,詮釋或評斷小說在政教諷諭上的功能、效用;四為離開小說自身文本性的位置,另從庶民社會史或文化史的觀點,將小說當作「史料」,考察它所承載的古代社會或文化的歷史經驗現象及事實。本論文從上述四種研究路數轉向,另拓創新的詮釋視域:不離開小說自身的文本性位置,亦即研究對象是「小說」文本,而不是僅將小說當作「史料」,去研究庶民社會史或文化史;但卻不預設「純文學本位」觀點,而轉從社會、文化的進路,詮釋小說內、外在之「意義生產」的因素、條件及過程。從這個研究進路,本論文所提出的創發性論點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都具有「文化原料性」的特質,故其文本沒有一種繫屬於「定身作者」或繫屬於「定式結構」的「定指主題」之意義;而始終處在多數參與者不斷進行「不定式文本再製」,從而再現其意義,並兌現其價值的生產過程中;故而沒有唯一固定的作者、沒有不可更改的「定本」、也沒有封閉不變的「意義」。從作者身分到文本形式、內容都始終處在「開放性」的狀態中,而不斷進行「意義」的再生產。
    關聯: 東華漢學=Dong Hw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19,頁281-328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90檢視/開啟
    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的文化原料性、不定式文本再製與多元價值兌現.pdf3103KbAdobe PDF0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