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9872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30/95882 (66%)
造访人次 : 4046415      在线人数 : 94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8728


    题名: 清水磚外牆的永續設計
    作者: 畢光建
    日期: 2013-05
    上传时间: 2014-09-17 10:31:14 (UTC+8)
    出版者: 新北市: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摘要: 二戰前的台灣,紅磚(現在稱清水磚)曾經是非常普遍的建築材料。城市裡的街屋,是紅

    磚承重牆與木作樓板,形塑二三層樓「住商街屋」的典型。在天候與商業功能的需求下,

    經常可見的磚拱成列尺度親切的騎樓空間,成為台灣城市特有的風貌。而合院的型制或大

    小,普遍是以一層樓高的紅磚承重牆,抬起木構屋架的斜屋頂,屋面常用紅瓦,與紅磚牆

    身賦予台灣農村的主要建築風貌。

    但隨著時代演進,開始追隨現代化的腳步,建築外牆,由鋼筋混凝土外牆延伸的面磚飾材

    和假面粉光幾乎無所不在,設計邏輯愈益趨於視覺化和表皮化,亦即貼皮化(laminated)。

    凡此說明了我們慣用的建築工法,早已背離氣候環境的邏輯,也背離了節能減碳的宗旨。

    建築工法是人類文明的表徵之一,建築工法直陳建築與天候,人工與自然的協商結果。在

    不斷的摸索答問,調和沉澱中,直至彼此相互接受,共生加值,它累積了寶貴的民間智慧

    與環境智慧。磚造工法在台灣由演變失調,到現在的付諸東流,實在是一頁滄桑的營建史。
    關聯: 專業叢書 2; 初版
    显示于类别:[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專書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79检视/开启
    前言.pdf339KbAdobe PDF158检视/开启
    目次.pdf295KbAdobe PDF138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