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78/96951 (66%)
造訪人次 : 9308029 線上人數 : 217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機構典藏
文學院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
專書之單篇
>
Item 987654321/98620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8620
題名:
論包拯的「交際之道」
作者:
李蕙如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關鍵詞:
包拯
日期:
2014-08
上傳時間:
2014-09-01 13:16:35 (UTC+8)
出版者:
新北市: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
摘要:
包拯,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人。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西元999年),卒於仁宗嘉祐七年(西元1062年),年六十四。長久以來,他的清官形象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歷任知縣、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以及監察御史、御史中丞、知諫院等要職。又曾任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有包待制、包龍圖之稱;且因其為官清正、鐵面無私,而備受人們尊敬,有包老爺、包青天之稱。據《朱子語類》卷129〈本朝三〉所載,包拯為官前曾拒絕富人屢次盛請,而有「今妄與之交,豈不為它日累乎!」之語;為官後主張「精選廉幹中正之人」、「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宋史》卷316中記載:「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又,包拯不僅竭忠於君、施愛於民,更致力於澄清吏治、強調法律之信,同時消除了慶曆新政以來的朋黨問題。《宋史》〈包拯傳〉中說「拯性峭重,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此外,《夢溪筆談》也有類似討論:「天性峭嚴,未嘗有笑容,人謂包希仁笑比黃河清。」至於吳奎〈宋故樞密副使孝肅包公墓誌銘〉中則言包拯「早從宦學,盡信前書之載,竊慕古人之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義之分,確然素守,期以勉循。」職是之故,筆者上述史料為主,並參酌前人研究成果,爬梳包拯交際之道,分述其人「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同時佐以當時官僚風氣與官場氛圍,以見其人謹慎,亦不愧朱熹所譽「可謂法也」。
關聯:
第一屆包公文化論壇學術研討會
顯示於類別: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包公論文.doc
82Kb
Microsoft Word
546
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