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9834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05/95882 (66%)
造访人次 : 3949842      在线人数 : 99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8345


    题名: 雙面蕭紅—論《呼蘭河傳》與《馬伯樂》的國民性意識與風格差異
    作者: 黃文倩
    贡献者: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关键词: 蕭紅;國民性;個人性;社會性、抒情與批判風格;Xiao Hong;Nation Consciousness;individual;social;lyrical;irony style
    日期: 2008-12-01
    上传时间: 2014-07-19 18:59:47 (UTC+8)
    出版者: 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系
    摘要: 呼蘭河傳》與《馬伯樂》是五四時期中國女作家蕭紅(1911-1942)的晚期長篇小說,均完成於 1940、1941 年左右。我從兩部小說交集的「國民性」主題,進行「一種」歷史意義與風格對應的解讀與釋疑。本文認為,由於對鄉土的情感認同,在《呼蘭河傳》中,蕭紅是用童心、美學性的眼光,以「消解」的態度,來理解基層人民的國民性,因此雖有批評性質的國民性意識,但整體風格傾向抒情 ; 而在《馬伯樂》裡,則是「繼承」與「轉化」魯迅對中國人民的國民性批判,意識重點在突顯並諷刺小知識分子精神勝利的劣根性。兩部作品在同個階段完成,不但能看出,蕭紅有冷靜與分裂的理解兩種不同對象的能力,也說明,她對自己的創作意識與風格筆法的對應選擇、整合有足夠的自覺。因此,放在一般五四時期的女作家,或長於閨秀、或重於戰鬥的二元傾向座標下,蕭紅個人,及這兩部同期、但表現雙重特質作品的現象,可以視作,在對日抗戰開始,及在文化圈更為實用功利的歷史條件下,一種個人特殊性與社會性格辯證並存的選擇。也是抗戰開始後,作家掙扎與轉折模式的一個重要參照座標。
    關聯: 中正歷史學刊 11,頁173-190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49检视/开启
    雙面蕭紅—論《呼蘭河傳》與《馬伯樂》的國民性意識與風格差異_全文.pdf388KbAdobe PDF280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