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9828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30/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48069      線上人數 : 60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8281


    題名: 五代詩歌中的批判意識及其內涵
    作者: 鄭柏彥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關鍵詞: 五代詩;越界;界限處境;戰爭;覺醒;出處進退;仕隱
    日期: 2013-12
    上傳時間: 2014-07-01 13:23:46 (UTC+8)
    出版者: 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摘要: 本論文通過第一手詩作的分析,探討五代詩歌中的批判意識。其批判對象主要有「戰爭」、「社會不公」、「士不遇」、「歷史事件」、「人心沈淪」等五類,萌發批判意識的主要根源為社會戰亂動盪,詩人身處亂世卻又士不遇,導致進退出處的情感糾結。當詩人面對「界限處境」的壓迫時,詩歌中便多有批判世局動亂與社會不公平的文句。而詩人不僅批判這個亂象,並由於個人情性、際遇之差異衍生出不同的處世態度,其處世態度就是「越界」的嘗試,或以「行動越界」、或以「想像越界」。在詩作中可以發現當面臨「界限處境」時,詩人嘗試以期待「遇」作為「越界」至「太平」的路徑,若無法以「遇」來「越界」時,便將「越界」行為轉移至遯五代詩歌中的批判意識及其內涵居五湖,也這時便由「想像越界」轉向於「行為越界」。不過詩人隱居之後,仍亦有可能無法排遣其內心中的「道德焦慮」,無法忘懷致太平的理想。然而,由於外在壓迫根源難以改變,所以「越界」之路往往通向失敗,使詩人陷入了一個困境循環而難以自拔。本論文最後便通過詩作分析,建構出五代詩歌中批判意識的思考模型。
    關聯: 第十三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41-380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五代詩歌中的批判意識及其內涵.PDF1139KbAdobe PDF535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