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78/96951 (66%)
造訪人次 : 9384817 線上人數 : 1151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機構典藏
文學院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
會議論文
>
Item 987654321/9828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8281
題名:
五代詩歌中的批判意識及其內涵
作者:
鄭柏彥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關鍵詞:
五代詩
;
越界
;
界限處境
;
戰爭
;
覺醒
;
出處進退
;
仕隱
日期:
2013-12
上傳時間:
2014-07-01 13:23:46 (UTC+8)
出版者:
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摘要:
本論文通過第一手詩作的分析,探討五代詩歌中的批判意識。其批判對象主要有「戰爭」、「社會不公」、「士不遇」、「歷史事件」、「人心沈淪」等五類,萌發批判意識的主要根源為社會戰亂動盪,詩人身處亂世卻又士不遇,導致進退出處的情感糾結。當詩人面對「界限處境」的壓迫時,詩歌中便多有批判世局動亂與社會不公平的文句。而詩人不僅批判這個亂象,並由於個人情性、際遇之差異衍生出不同的處世態度,其處世態度就是「越界」的嘗試,或以「行動越界」、或以「想像越界」。在詩作中可以發現當面臨「界限處境」時,詩人嘗試以期待「遇」作為「越界」至「太平」的路徑,若無法以「遇」來「越界」時,便將「越界」行為轉移至遯五代詩歌中的批判意識及其內涵居五湖,也這時便由「想像越界」轉向於「行為越界」。不過詩人隱居之後,仍亦有可能無法排遣其內心中的「道德焦慮」,無法忘懷致太平的理想。然而,由於外在壓迫根源難以改變,所以「越界」之路往往通向失敗,使詩人陷入了一個困境循環而難以自拔。本論文最後便通過詩作分析,建構出五代詩歌中批判意識的思考模型。
關聯:
第十三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41-380
顯示於類別: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五代詩歌中的批判意識及其內涵.PDF
1139Kb
Adobe PDF
646
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