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9794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4178/96951 (66%)
造访人次 : 9305771      在线人数 : 24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7946


    题名: 試論《荀子‧正名》中的「散名」
    作者: 李蕙如
    贡献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关键词: 荀子;正名;散名;儒家
    日期: 2014-05-18
    上传时间: 2014-05-12 14:29:23 (UTC+8)
    摘要: 荀子在〈正名〉中剴切陳言後王之成名、名之所緣以同異、制名之樞要、用名之三惑,乃至期命辯說者,顯然針對處士橫議而發。而在該篇首段,言名凡四類:「後王之成名:刑名從商,爵名從周,文名從禮,散名之加以萬物者,則從諸夏之成俗曲期,遠方異俗之鄉,則因之而通。」前三類為歷史文化的範疇,屬於典章制度;至於「散名」,泛指普通事物的各種名稱,荀子認為這些「名」是依照中原地區的風俗經過共同約定形成的,指一般民情風習中常有,或時時需要用到的萬彙之名,其「成」、其「從」,初不必具政教上典則儀式之義,而是隨生活上之應對方便,以適宜運用的。從荀子「正名」思想來看,乃是奠基在儒家傳統的正名份上,而講究其名實,並以「禮」教之,以期達成天下大一統的理想境界。
    關聯: 傳統與再生--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2頁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荀子.doc102KbMicrosoft Word729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