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568/95225 (66%)
造訪人次 : 2513035 線上人數 : 19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機構典藏
教育學院
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
--專書之單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
>
專書之單篇
>
Item 987654321/97255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7255
題名:
臺灣民眾的靈修行為與經驗
作者:
陳淑娟
;
瞿海源
;
陳杏枝
貢獻者:
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
關鍵詞:
宗教
日期:
2013-09
上傳時間:
2014-03-18 16:01:11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 :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主要根據2009年台灣社會變遷計畫宗教變遷第五期第五次的調查結果,分析台灣民眾的靈修行為與靈修經驗,並進一步討論台灣社會中靈性與宗教的關係。
台灣民眾大多數具有靈性觀念,其中又有約三至四成從事至少一項以上的靈性活動。此外,四成以上的台灣民眾有過至少一項靈修經驗,而接近四成的民眾有過至少一項以上的靈性消費。從事越多靈性活動的人,消費靈性產品也越多。
在台灣社會,宗教有助於靈性的發展。在幾個相關的靈性變項上,無宗教信仰者的百分比比有宗教信仰者低。參與制度性宗教者,具有較高的靈修行為與經驗,其中又以基督徒的比值較高。此外,除了祖先信仰外,其餘台灣傳統信仰觀念都有助於靈性在台灣的發展。
靈性在台灣社會的世俗化程度,與西方趨勢一樣,認為追求俗世的功名財富與靈性成長二者沒有衝突。超過一半的台灣民眾明確肯定心靈或靈性成長有助於提升俗世的各種成就。不過,台灣社會的靈性與宗教之關係,並非如歐美般互相排斥或衝突,反而可能是相輔相成的。
關聯:
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頁251-281
顯示於類別:
[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 專書之單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337
檢視/開啟
靈修行為和經驗(三人合著).pdf
靈修行為與經驗(三人合著)
2926Kb
Adobe PDF
933
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