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62805/95882 (66%)
Visitors : 3881079      Online Users : 32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2817


    Title: 加強國家經濟安全之策略研究
    Authors: 張建一;錢思敏
    Contributors: 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Date: 2008-12
    Issue Date: 2013-10-23 11:01:30 (UTC+8)
    Publisher: 臺北市:經濟部工業局
    Abstract: 隨著兩岸經貿往來的鬆綁,國家經濟安全策略必須隨此重大政策的轉變而調整。本研究蒐集過去研究及現況資料,從貿易、投資、敏感科技、金融、直航、開放中國人士來台等六個主要的經濟安全面向去探討兩岸目前開放現況、未來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因應策略。
    在貿易方面,目前現況為我國對中國的貿易依賴日深,可能產生的貿易風險大增,而隨著兩岸分工模式的轉變,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面臨著被中國取代的危機,對中國投資所帶動的貿易效果也隨是否持續投資而定。因此,我國必須從技術面、行銷面、創新面的強化與改進來因應。在投資方面,我對中國的投資隨著政策的開放而逐年增加,主要投資產業已由傳統產業轉變到電子產業。由過去模型推估可知,我國對中國過度投資可能會排擠國內投資機會,降低我國投資與經濟發展之動能,因應之道在於國內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台商回流,也可因兩岸的開放而近一步搶占中國市場。在敏感科技部分,對於重要的敏感科技可遵循國際協定的規定,然而,敏感科技的流失可能從很多方向產生,因此,廠商短期可能因此獲利,然而,長期而言,可能是失掉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產業聚落,因此,政府可優先藉由篩選機制界定出重要的敏感科技,強化目前我國的科技管理體系等保護體制之建立,但須加上國安局及調查局的協助配合,避免重要敏感科技之外流。在企業面立法保護,國家間的敏感科技外流的防制經驗也可共同分享交流。金融方面,我國陸續藉由法令的鬆綁,開放中國QDII可進行證券或期貨投資,受限於對中國之金融監理備忘錄尚未簽訂,我國金融及證券業尚無法進入中國。未來兩岸金融市場開放後,我國金融業可能會面臨徵信及呆帳的問題,必須與中國的金融業洽談互換信用紀錄的可能性,中國金融業進入我國可能挾其雄厚的資金,對我國金融業產生強大的競爭壓力,甚至取得金融業的經營權,透過投資我國不動產可能會產生土地價格過度膨脹的問題。因此,強化中國的徵信及強化我國的金融監理機制,限制中國投資我國的上限是降低風險的措施。兩岸直航方面,兩岸空運航運機場及港口陸續開放,可能會帶來排擠國內旅遊的效應,社會安定的風險及產業結構可能發生改變的問題,因此,以強化國內旅遊行銷,設置兩岸關係問題的處理機制,傳統產業的升級,經濟結構轉型等策略因應可能的風險。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方面,陸客來台人數增加,雖有利經濟發展之效果,但可能會產生國家安全及社會安全之問題,例如犯罪問題,也可能會影響其他國家來台意願,大陸的高科技人才來台可能排擠我國勞工受雇權,也可能使我國重要科技外流,因此,因應策略為強化陸客來台的審查,旅行社及導遊加強管理,對不同國家旅客區隔景點,強化專業人士來台的管理,收取費用,對陸生資格進行審查等。
    Appears in Collections:[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機構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