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19/95882 (66%)
造访人次 : 4009916      在线人数 : 98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91877


    题名: 清代臺灣軍工廠的沒落
    其它题名: The Declination and Disappearance of Taiwan Warship Factories in the Qing Dynasty
    作者: 李其霖
    贡献者: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日期: 2009-07
    上传时间: 2013-08-07 09:34:59 (UTC+8)
    摘要: 水師戰船係海防的主要武器,清廷領有臺灣之前,並未設置戰船廠。荷蘭、鄭氏時期只有戰船修護廠,並沒有修造的船廠。荷蘭時期,雖在臺灣修護戰船,但木料需從國外進口。鄭氏王朝時期,因爲臺灣當時沒有造船設備,缺乏造船的技術人員,亦缺乏修造戰船的木料。可見在荷蘭時期及鄭氏王朝,在臺灣設置戰船廠的條件尚未成熟。清領臺灣之後,雍正三年(1725)於臺江外海設置「軍工道廠」,開啟了在臺灣修造水師戰船的新頁;道光五年(1825)又設置另一「軍工府廠」,是爲分修軍工道廠未修之戰船。這兩處水師戰船廠所製造的戰船皆是中式帆船,其修造的數量曾經是大清帝國最多的船廠。然而,臺灣的水師戰船廠因爲諸多原因,其重要性已慢慢退去。這之中最主要因素有五項,一爲木料載運困難、二爲修造官員的積弊、三爲制度與市場的落差、四爲港道淤塞、五爲其他。本文針對臺灣軍工戰船廠的沒落,甚至於裁廢原因進行探討,希冀從中了解帝國政府在水師政策方面的轉變。
    關聯: 暨南史學 12,頁157-200
    DOI: 10.29890/HJCN.200907.0004
    显示于类别:[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1检视/开启
    index.html0KbHTML80检视/开启
    清代臺灣軍工廠的沒落.pdf3363KbAdobe PDF1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