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8824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22/95882 (66%)
造访人次 : 4018675      在线人数 : 105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88249


    题名: 荀子心偽論之詮釋與重建
    其它题名: To Interpret and re-establish Xunzi's Theory of "xin-wei-lun"
    作者: 周德良
    贡献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日期: 2008-03
    上传时间: 2013-04-15 10:17:37 (UTC+8)
    出版者: 新北市: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摘要: 先秦諸子之歷史評價,少有如荀子這般「每況愈下」。《史記》記稱荀子「最爲老師」,且「三爲祭酒」,猶與孟子合併一傳。自揚雄評荀子與孟子是「同門而異戶」,唐韓愈評荀子之「性惡」說爲「大醇小疵」,至宋代後,「遂詆其言爲異端之說,擯其學於道統之外」;荀子儼然淪爲孔孟儒家中之「歧途」者。 歷史批評荀學缺失,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荀子倡「性惡」之說,違悖孔孟心性大義;其二,荀子崇尚禮義,且堅持「性惡」之說,不顯主體性,價值根源失落,形成外在的權威思想。 本文以荀子「心」之概念出發,分析詮釋荀子「心僞論」之理論系統:首先,分析荀子「性惡」說之內容與宗旨目的;其次,詮釋荀子言「心」與「僞」之內涵意義;再者,建構荀子學說之價值主體在於「心」,「聖人」乃是「塗之人」之「心」充分之彰顯,而「禮義法度」之「僞」則是聖人具體落實的客觀規範。由此論證,荀子並非於儒家之外別立系統者,而是繼孔子之後將「聖人」之「心」具體化爲「禮義法度」之實踐者。
    關聯: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4,頁135-164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检视/开启
    荀子心偽論之詮釋與重建.pdf621KbAdobe PDF0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