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1682/94631 (65%)
造訪人次 : 1633201 線上人數 : 1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機構典藏
文學院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83324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83324
題名:
當代「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反思及其轉向
其他題名:
Reflections on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ics” and Its Turns
作者:
顏崑陽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關鍵詞:
中國古典詩學
;
文學本質
;
歷史性主體
;
自體完形結構系統
;
純粹性審美
;
文化社會詮釋視域
;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ics
;
essence of literature
;
historical subjectivity
;
selfcontained unified system
;
pure aesthetics
;
socio-cultural interpretive perspective
日期:
2012-07
上傳時間:
2013-03-18 09:43:36 (UTC+8)
出版者:
臺中市:東海大學文學院
摘要:
晚清以降,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現代化已歷百年;而中國古典詩學的研究,就在這一歷史情境中,與總體文化、社會變遷各環節同一軌跡。如今正是反思、批判而尋求「轉向」之可能的關鍵時刻。
反思當代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有二個最值得深思的基本問題:一、一個當代學者如何自覺而建立兼具「傳統意識」與「社群意識」的「歷史性主體」?二、當代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如何從「理論消費」走道「理論生產」;以超離過度仰賴西方理論的困局,而建立一個民族文學知識的「自體完形結構系統」?
近幾十年,臺灣中文學術界的古典詩學研究,大致以「純粹性審美」的詮釋視域為主流。這一詮釋視域所預設的詩歌本質論,是將詩歌孤立在古代人們社會文化生活之外,看做是一種「靜態化」的有機性語言形構,而藉由聲律與意象表現詩人審美經驗抒情性作品;必須是「無關實用」而以表現「自身之美」為目的之詩,才是藝術性的「純詩」。
近些年,兩岸學界對中國古典詩學的研究,已展現一種新的轉向:相對於「純粹性審美」的詩學而言,所關注的問題已從主體內在審美經驗及作品語言形構,轉向外在文化、社會情境;甚至從內外彼此滲透的新視域,詮釋在這情境中,人之與人與物與事的存在「關係」,以及文本的生產過程及其符碼化的機制與形式。詩的文化性、社會性意義取代純粹審美性意義,而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關聯: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Tunghai Journal of Humanities 53,頁1-32
顯示於類別: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62
檢視/開啟
當代中國古典詩學的反思及其轉向東海文學院學報53期.pdf
2821Kb
Adobe PDF
293
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