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1681/94629 (65%)
造访人次 : 1633630 在线人数 : 1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全部機構典藏
文學院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查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进阶搜寻
主页
‧
登入
‧
上传
‧
说明
‧
关于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
專書之單篇
>
Item 987654321/83259
数据加载中.....
书目数据导出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引文信息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83259
题名:
論《聊齋》「德性」與「情意」的生命價值體現
作者:
黃麗卿
贡献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关键词:
儒道之間
;
聊齋誌異
;
德性生命
日期:
2012-11-01
上传时间:
2013-03-15 17:24:59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 春暉出版社
摘要:
儒道之間的人生智慧,是業師王邦雄先生治學立說與生命體悟的思想核心,其致力於儒道會通的真切體認,與當代文化走向的生命關懷。王老師儒道之間的情、理之融通,給筆者莫大的啟發。筆者在從事博論《聊齋誌異之形變研究》寫作中,發現《聊齋》中處處呈現其思想義理的辯證性,尤其是蒲松齡運用志異神怪的特殊表現方式,賦予其對人性的普遍關懷與痛切反省批判。故從其小說故事中,展現出蒲松齡重新面對傳統儒道精神,如何在現實生活當中實踐,使其真實生命得以朗現「至情至性」的核心價值,此乃本文企圖從文學性的小說文本,論其在思想義理詮釋上的可能性思考,做為本文探究的進路。準此,本文將藉由王老師對儒道之間情理的闡述,來檢視《聊齋》故事人物的「德性」與「情意」之普遍而恆存的生命價值,先就「德性生命」的貞定,再就「情意生命」的朗現,來實現「即情顯理」的人生價值與生命感通之意義。
關聯:
第一屆新儒家與新道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显示于类别: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專書之單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浏览次数
index.html
0Kb
HTML
127
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