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1875/94645 (65%)
造訪人次 : 1635172 線上人數 : 1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機構典藏
工學院
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工學院
>
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80133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80133
題名:
消失的「理想住宅」方案
其他題名:
Disappeared "Ideal House" project in Post War Taiwan
作者:
劉欣蓉
貢獻者: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關鍵詞:
理想住宅
;
衛生現代性
;
現代建築
;
住宅類型
;
現代性
;
ideal house
;
hygienic modernity
;
modern architecture
;
building typology
;
modernity
日期:
2012-06-01
上傳時間:
2013-01-18 10:35:05 (UTC+8)
出版者:
台北市: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摘要:
本文試圖通過一段從未被建築史論述提及的戰後住宅治理事件,作為對於「建築現代性」歷史構成的另類觀察。1954年在美援經費的協助下,中央政府以台北市為基地,展開一項都市住宅興建計劃,今天看來,我認為它可以被稱作是一項「理想住宅」方案。這個觀察立基於兩條線索,一是當時公共衛生論述為因應都市惡劣的環境衛生問題,嘗試為建築給排水方式、構造、開窗、廁所設備等面向,做出符合現代意涵的衛生定義,並成為當時「理想家庭」論述中關於「理想住宅」最適標準的話語框架。正是通過「衛生現代性」及「理想家庭」這兩條話語線索,這項戰後首次的住宅治理行動及其住宅圖像,得以成為戰後「建築現代性」的具體例證。
然而,這項充份承載著這個社會初嚐邁向現代生活印記的「理想住宅」方案,卻由於主流建築論述長期以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為典範的論述框限,讓這段歷史完全無法出現在當前以重建「建築現代性」為核心的建築史學論述範疇內。本文對這一段住宅實踐的現代性重讀,便是要指出當前建築現代性歷史重構論述的認識侷限,進而為一條強調建築作為社會文化形式的日常空間史學方向尋找研究進路。
關聯: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Journal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 19,頁 43-63
DOI:
10.6154/JBP.2012.19.003
顯示於類別:
[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5
檢視/開啟
消失的理想住宅方案.pdf
住宅史
1920Kb
Adobe PDF
792
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