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05/95882 (66%)
造訪人次 : 3942802      線上人數 : 93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6884


    題名: 台灣產業結構改變對所得分配影響之研究
    作者: 詹秀蓉
    貢獻者: 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關鍵詞: 產業結構;所得分配;FDI;Feenstra and Hanson假說
    日期: 2012-05-05
    上傳時間: 2012-05-22 15:04:44 (UTC+8)
    出版者: 真理大學財經學院
    摘要: 全球化已是世界必然之趨勢,而全球化與兩岸經貿互動之結果必然造成台灣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之變化,而產業結構改變以及台灣對中國大陸直接投資增加是否為造成國內貧富差距擴大之主因,是值得探討之問題。
    1980-2012台灣經濟發展已演化至高科技工業階段,而R&D/GDP以及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兩大產業結構改變指標都呈現遞增趨勢。本文以1991-2010台灣相關資料,測試對GINI係數與五分位法最富/最窮所得比(RP)之影響。實證結果,GINI或RP對單一自變數R&D/GDP、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失業率或中國大陸FDI/對外FDI都呈現正向顯著。另外,又發現GINI或RP對多項自變數時,失業率對GINI或RP之影響都呈現顯著,而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對GINI也有呈現顯著之現象。然而R&D/GDP或台灣對中國大陸直接投資對GINI或RP之影響都不顯著。因此1980以後高科技時代之來臨,對高學歷勞動以及技術勞工需求增加,造成技術勞工之工資高於非技術勞工工資 ,因而造成所得分配不均之擴大,合乎Feenstra and Hanson假說。此外,1980以後台灣失業率之增加對所得分配也有不利之影響。
    台灣經濟與產業結構變化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之趨勢,而1980-2010間台灣產業結構變遷後,所得分配贏者圈有三種類型:一是民意代表、行政主管、企業主管、經理人員;二是專業人員;三是技術員、助理專業人員。而所得分配輸者圈有四種類型:一是事務工作人員;二是服務工作人員、售貨員;三是農林漁牧工作人員;四是技術工、機械操作工、組裝工、體力工。
    關聯: 真理大學2012財經學術研討會
    顯示於類別:[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89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