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7639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05/95882 (66%)
造访人次 : 3993776      在线人数 : 30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76391


    题名: 都市邊緣化下原住民族部落認同與重建-以新北市新三鶯部落為例
    作者: 江雯;紀舜傑
    贡献者: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
    关键词: 都市原住民;框架理論;原住民運動;組織動員;新三鶯部落
    日期: 2011-12
    上传时间: 2012-05-08 13:18:20 (UTC+8)
    出版者: 台灣原住民教授學會
    摘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為:瞭解都市原住民在政府的強勢支配與邊緣化的過程中,如何自主爭權。我們利用框架理論,來探察三鶯部落的內部動員與外部動員。我們發現,隨著每次的抗爭經驗,部落族人與外圍社運人士形塑特殊的集體抵抗性認同,成為動員作用的來源。族人的共識框架與反抗框架,包含「部落框架」及「族群的框架」。族人採用部落框架來表述部落的生存權、居住權、與發展權的文化空間,並使用這個框架來向政府爭取這個空間;族群的框架則展現三鶯部落議題的族群性,突顯政府長期來以本位主義、以及內部殖民的方式,來處理原住民的事務。我們可以看到,部落族人被壓迫的生命經驗,激發權力意識的甦醒進而成為抵抗的動能。我們也發現到,有關於原住民聲援者對於三鶯部落的動員,族人擔憂部落的主體性在外圍社運人士的參與下,是否會受到某種程度的侷限與影響。三鶯部落的阿美族人從無人關切的都市孤兒,轉變成具有自主性抵抗及且擴大動員能力的「都市部落」,它必然在都市原住民抗爭史上留下標竿性的地位與歷史性的意義。本文的貢獻在於記錄三鶯部落的抵抗動能及組織動員,藉以詮釋都市原住民的抗爭。
    關聯: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10,頁125-156
    DOI: 10.29763/TISR.201112.0005
    显示于类别:[未來學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57检视/开启
    都市邊緣化下原住民族部落認同與重建-以新北市新三鶯部落為例.pdf3384KbAdobe PDF0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