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570/95233 (66%)
造访人次 : 2563234 在线人数 : 36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全部機構典藏
工學院
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查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进阶搜寻
主页
‧
登入
‧
上传
‧
说明
‧
关于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工學院
>
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
研究報告
>
Item 987654321/6845
数据加载中.....
书目数据导出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引文信息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845
题名:
台灣當代建築之傳統概念轉化
其它题名:
The Transforms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Taiwanes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作者:
吳光庭
;
王俊雄
贡献者: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关键词:
台灣當代建築
;
現代主義
;
傳統
;
本土
;
王大閎
;
貝聿銘
;
李祖原
;
漢寶德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3-16 15:02:05 (UTC+8)
摘要:
「台灣當代建築之傳統概念轉化」研究計畫,乃著重關注於是如何透過現代主義建 築師的實踐在台灣二次戰後當代建築發展產生的多元變化與影響。回顧台灣當代建築發 展,自1949 年至70 年代的「大傳統」,轉向70 年代「本土」意識萌芽,80 年代更直接 轉化成台灣主體的「本土」建築發展,而到了90 年代台灣當代建築則地域性的構築特 色。足見台灣當代建築之傳統概念轉化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關鍵,故針對自(1)「大傳 統」轉向「本土」意識、(2) 「本土」意識轉向台灣「本土」這兩大重要歷史轉折進行 研究,從中挑出兩組人物作為研究「台灣當代建築之傳統概念轉化」這兩歷程的主要代 表。因此本研究計劃第一年針對「大傳統」轉向「本土」意識的過程,而選擇王大閎與 貝聿銘兩位的作品論述作為現代主義與傳統建築間客觀性的興起衰落變化之比較;第二 年則針對70 年代「本土」意識轉變成80 年代台灣「本土」的過程,而選擇李祖原與漢 寶德兩位的作品論述作為現代主義與傳統建築間衝突與刻意表現時所展現出來的特色 進行比較分析。
显示于类别:
[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浏览次数
962221E032056.pdf
800Kb
Adobe PDF
2943
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