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84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30/95882 (66%)
造访人次 : 4032610      在线人数 : 98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840


    题名: 台灣當代建築現代性的發展歷程(I)現代化試煉-以梁思成與盧毓駿之作品論述為例
    其它题名: The Developing Progresses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of Taiwan (I) Modern Forge by Discussing the Work of Liang Si-Cheng & Lu Yu-Jun
    作者: 吳光庭
    贡献者: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关键词: 梁思成;盧毓駿;中國近代建築;台灣當代建築;現代性
    日期: 2005
    上传时间: 2009-03-16 15:00:03 (UTC+8)
    摘要: 台灣當代建築現代性的發展歷程之一:現代化試煉,無庸置疑地要回溯到中國近代建築 的現代化,而梁思成是中國近代建築大師,但若欲推究台灣多元混合的文化歷史背景下產生 當代建築受到影響台灣的中國近代建築史思潮影響多寡時,勢必得提及盧毓駿是在台灣的發 展如何受到中國近代建築深大影響的時期(1949 年以後國民政府遷台)的重要性。梁思成與盧 毓駿分別代表了近代中國建築家在接受現代主義思想時的取捨與選擇,是非常值得深思與研 究。就我們身處的台灣因地理位置特殊,在歷史上處於各個主流文化圈的邊陲(南島文化圈、 西方帝國主義文化圈、中國文化圈、日本殖民文化圈、美國現代文化圈),為各族群衝突與交 融之處,因而產生豐富多樣的建築型態,也因不可避免的歷史政治因素,在多種強勢文化的 沖積下全面開放造成了文化認同的迷失。這個自決的意識是讓我們能更清澈、理性的面對我 們形成文化共同體的事實,進而面對未來兩岸互動日趨頻繁之趨勢找出最適合之合作模式與 發展。
    显示于类别:[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942211E032017.pdf250KbAdobe PDF2306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