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83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61/95882 (66%)
造访人次 : 4240918      在线人数 : 32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837


    题名: 「超空間」案例與理論之研究
    其它题名: An Investigation on Cases and Theories of Hyper-Space
    作者: 陳珍誠
    贡献者: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关键词: 超空間;資訊技術;隨處運算;超身體;超建築;超地景。
    日期: 2004
    上传时间: 2009-03-16 14:56:35 (UTC+8)
    摘要: 不同時代、社會、或文化背景對於空間都有不同的認知,設計與空間都可以視為 文化與社會的產物。文藝復興時期以達文西的「維楚魯威斯人」為空間之表徵,現代 主義則以科比意的「模術表」為「標準化」之依據。今日,資訊技術改變了我們對於 空間的感知與定義。舊的建築類型開始改變或消失,新的空間機能需求同時產生,「虛 擬實境」提供了一種新的空間經驗方式。「網際網路」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工作、居住、 與遊憩空間的區隔,「隨處運算」則改變了人類「遷就空間」的習性。 非靜態、可變動與多樣化等特質將構成後現代空間中的獨特性,身體、建築物、 地景與城市的界線逐漸模糊。關於資訊時代「超空間」(介於靜態與動態之間的空間) 的探討,可以想像出更自然、更自由與更多元的空間型態,也說明了空間的另一種「中 介」(in-between)的特性。然而,「虛擬空間」不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主題,而介於「真 實空間」與「虛構空間」之間的「超空間」才是本研究主要探討的議題。 本研究擬藉由相關文獻、建築理論與案例回顧,來探討「超身體」、「超建築」、「超 地景」與資訊時代空間之關聯,展望新崛起的資訊文化以及資訊社會中新空間的可能。 也希望藉由對於當代科學、藝術、與哲學相關理論之討論,瞭解「超空間」的時代意 義與當代電腦科技與建築間的交互影響。
    显示于类别:[建築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932211E032018.pdf568KbAdobe PDF1185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