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83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62805/95882 (66%)
Visitors : 3920612      Online Users : 37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837


    Title: 「超空間」案例與理論之研究
    Other Titles: An Investigation on Cases and Theories of Hyper-Space
    Authors: 陳珍誠
    Contributors: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Keywords: 超空間;資訊技術;隨處運算;超身體;超建築;超地景。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3-16 14:56:35 (UTC+8)
    Abstract: 不同時代、社會、或文化背景對於空間都有不同的認知,設計與空間都可以視為 文化與社會的產物。文藝復興時期以達文西的「維楚魯威斯人」為空間之表徵,現代 主義則以科比意的「模術表」為「標準化」之依據。今日,資訊技術改變了我們對於 空間的感知與定義。舊的建築類型開始改變或消失,新的空間機能需求同時產生,「虛 擬實境」提供了一種新的空間經驗方式。「網際網路」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工作、居住、 與遊憩空間的區隔,「隨處運算」則改變了人類「遷就空間」的習性。 非靜態、可變動與多樣化等特質將構成後現代空間中的獨特性,身體、建築物、 地景與城市的界線逐漸模糊。關於資訊時代「超空間」(介於靜態與動態之間的空間) 的探討,可以想像出更自然、更自由與更多元的空間型態,也說明了空間的另一種「中 介」(in-between)的特性。然而,「虛擬空間」不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主題,而介於「真 實空間」與「虛構空間」之間的「超空間」才是本研究主要探討的議題。 本研究擬藉由相關文獻、建築理論與案例回顧,來探討「超身體」、「超建築」、「超 地景」與資訊時代空間之關聯,展望新崛起的資訊文化以及資訊社會中新空間的可能。 也希望藉由對於當代科學、藝術、與哲學相關理論之討論,瞭解「超空間」的時代意 義與當代電腦科技與建築間的交互影響。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Research Paper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32211E032018.pdf568KbAdobe PDF1179View/Open

    All items in 機構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