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079/94651 (66%)
造訪人次 : 1639755 線上人數 : 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機構典藏
商管學院
經濟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商管學院
>
經濟學系暨研究所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66375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6375
題名:
我國勞工在工作狀態間之流動分析
其他題名:
A Dynamic Flow Analysis of the Decisions in Working States with a Time Series of Repeated Cross-Sections
作者:
黃台心
;
林志明
貢獻者: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
關鍵詞:
工作狀態
;
重複的橫斷面資料
;
馬可夫模型
;
working states
;
repeated cross-section
;
Markov model
日期:
2001-12
上傳時間:
2013-03-12 13:09:10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摘要:
勞動者的工作狀態可區分為就業、失業和非勞動力等三種,在動態流動分析的架構下,勞工可在這三種狀態中,相互轉換以達其效用水準的極大,故共有六種不同的轉換率。行政院主計處每年5月份所做「人力運用調查」係屬橫斷面資料,因每年均重新抽樣調查,故有學者稱此為「重複的橫斷面資料」(Repeated Cross-Section, RCS)。本研究根據Moffitt (1993) 的研究架構,使用RCS資料,運用馬可夫模型 (Markow Model),分析我國勞工選擇工作狀態的行為,找出那些因素是影響狀態間轉換率的重要因子。
主要的實證結果如下:(1) 男性較有可能從非勞動力進入就業和失業狀態;(2) 已婚者傾向由失業進入就業狀態,或傾向留在非勞動力狀態;(3) 學歷愈高者,容易從失業狀態進入就業狀態,不輕易離職成為失業者或非勞動力;(4) 年齡愈大,愈不易從就業狀態轉換至非勞動力狀態,也不易由失業轉至就業狀態;(5) 估計工資率愈高者,傾向變換工作,從就業進入失業狀態。另一方面,愈容易從非勞動力狀態轉至就業狀態,但有性別差異;(6) 愈晚出生者,由失業進入就業狀態的機率愈低,也不易由非勞動力變成就業者。
關聯:
經濟論文叢刊=Taiwan Economic Review 29(4),頁511-546
DOI:
10.6277%2fter.2001.294.6
顯示於類別:
[經濟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161
檢視/開啟
index.html
0Kb
HTML
58
檢視/開啟
我國勞工在工作狀態間之流動分析.pdf
2266Kb
Adobe PDF
0
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