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30/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46347      線上人數 : 98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597


    題名: 從「心」論荀子理論思想及其儒學性格
    其他題名: A Discussion of the Theory and Confucianism Character of Xunzi on 「Xin」 (I)
    作者: 周德良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關鍵詞: 荀子.心.性惡.聖人.禮義.儒家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10-04-15 14:08:54 (UTC+8)
    摘要: 荀子學說的歷史評價,每況愈下。在《史記》中猶與孟子合併一傳,至唐代韓愈評荀子「性惡」之說為「大醇小疵」,宋時因孟子學說流行,尊《孟子》為經,「尊孟則不得不抑荀,遂詆其言為異端之說,擯其學於道統之外」;時至今日,凡論「荀子之學不可不予以疏導而貫之於孔孟」,荀子學說違悖儒學大義,儼然淪為儒家之「歧出」者。 本研究計畫宗旨:從「心」論荀子之理論思想及其儒家性格,乃是透過荀子對「心」之雙重詮解──「心」不僅是對應外在客觀事物之感官認知,而且是具有是非價值判斷之自覺主體;以此端正「性惡」學說在荀子思想體系中之意義與作用,確立荀子學說之主體性,進而建構荀子學說理論體系。 本研究論述分三層次:首先,荀子論「心」、「性」兩詞之意涵在荀子思想中之義意與相互關係,分析「心」之雙重作用與意義,進而論述荀子之捨「性」取「心」,以「心」論道,以道歸聖人,聖人制禮義之究意了義,展現荀子「禮出於心,心入於禮」之學術性格。其次,推論孔子對「周文」、「正名」等禮制之態度,以及孔子言仁、義、禮之理論意義,回溯孔子立儒學之本懷;再由荀子「隆禮義」之精神,以回應孔子學說。最後,比較孟、荀兩人對「性」、「心」兩詞之意涵內容及意圖,申論兩者學說之理論義與實踐義;再以孔子學說宗旨為準,評論荀子在孔門儒學中之價值與地位。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962411H032004.pdf580KbAdobe PDF1315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