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59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05/95882 (66%)
造访人次 : 3933843      在线人数 : 48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591


    题名: 聊齋誌異人物符號美學研究
    其它题名: The Study on the Semiotic Aesthetics of Characters in Liaozhai Zhiyi
    作者: 陳葆文
    贡献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关键词: 聊齋誌異 人物 符號美學
    日期: 2006
    上传时间: 2009-03-16 14:24:18 (UTC+8)
    摘要: 本計劃擬依三年為期﹐針對《聊齋誌異》之人物符號美學進行全面性之研究。研究 重點分三部份進行﹕第一部份﹐蒲松齡小說史觀研究﹕此部分計劃旨在分析蒲松齡全集 之文獻﹐以歸納蒲松齡之文學觀及小說史觀﹔並參以其友朋﹑後輩論者及近當代學者之 相關評論﹐以做為理解蒲松齡小說美學觀之論點依據。 第二部份﹐《聊齋誌異》人物符號系統分析﹕運用符號學之概念﹐針對《聊齋誌異》 具有代表性之小說人物進行分析。此部分預計區分為二組分析對像﹕(一)承傳與轉化 部分﹕針對《聊齋誌異》承自傳統小說模式化類型化之人物形象﹐分析其符號系統所呈 現繼承與轉化之軌跡﹐以見《聊齋誌異》如何推陳出新﹐於繼承傳統小說藝術成就之餘﹐ 並能進一步轉化舊元素為兼具新意及熟悉感之人物典型。(二)創新部份﹕分析《聊齋 誌異》中別於小說傳統﹑具有創新意義之人物形象﹐如何形成新的人物符號系統﹐使幾 呈停滯期之文言小說﹐重新開展出新艷的作品風貌。 第三部分﹐《聊齋誌異》人物符號美學論述﹕整合上述分析﹐歸納《聊齋誌異》人物 符號美學之特質﹑符號系統之建構程序﹑形成機制﹐並對《聊齋誌異》人物符號美學在 小說史上之價值意義進行反省與定位。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