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58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3993/96712 (66%)
造访人次 : 3610597      在线人数 : 35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584


    题名: 中國文獻學理論的建構
    其它题名: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ocumentation Theory
    作者: 周彥文
    贡献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日期: 2005
    上传时间: 2009-03-16 14:28:43 (UTC+8)
    摘要: 本計劃預訂以三年時間撰寫專書一部,暫時訂名為《中國文獻學理論》。 目前行世的「中國文獻學」專書,本國的著作僅五南出版社《中國文獻學》一部, (周彥文主編.民國82 年7 月出版)其餘數十部皆為中國大陸學者的著作。就一個已 然成型的學科而言,尤其是台灣的學者,這樣的著作數量顯然是不足的。 這些專書著作,五南版的《中國文獻學》是討各朝代各種不同類型文獻所產生的學 術肇因;中國大陸學者的著作則多以介紹各種類型文獻的內容為主,可以說皆未涉及 文獻學的理論部份。散見於各期刊及會議論文集中的論文,雖有數篇討論到了文獻學 的理論,但是無整合成為一個有體系的理論系統。 本計劃所持的觀念是:文獻學絕對不是指文獻內容的介紹,即使討論到文獻形成的 學術肇因,仍然不等同於文獻學理論。要使文獻能成其為「學」,應要有獨立的學術理 論體系。而各類文獻在產生、塑形、建構、節取、詮釋、流傳等過程中,已然推衍出 一些可循的規律。我們若能在文獻規律與文獻構成的互動中抽取理論體系,則可以更 深一層的詮釋文獻背後的學術思想。 基於此,本計劃擬從文獻學方法論、文獻結構、文獻內在理論三個方向,建構中國 文獻學的理論體系,冀使文獻學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學門。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942411H032015.pdf195KbAdobe PDF734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