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58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05/95882 (66%)
造訪人次 : 3929406      線上人數 : 82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583


    題名: 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的建構論「詩美典」的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I)
    作者: 顏崑陽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關鍵詞: 詩美典;變遷;結構;抒情傳統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09-03-16 14:30:32 (UTC+8)
    摘要: 本計畫所擬訂的題目是:〈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的建構論「詩美典」的多 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 本項研究整合兩個子題:(一)「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的建構」,主要針對 一九六0年間,由旅美漢學家陳世驤教授所提出中國詩歌相較於西方之「敘事」,乃以 「抒情」為其特質,並形成既普遍又源遠流長的傳統。其後,高友工、蔡英俊、呂正惠、 張淑香、龔鵬程、柯慶明、蕭馳、孫康宜、鄭毓瑜等,相繼論述,儼然形成譜系。本研 究計畫擬反思此一論述譜系,分析批判其正負面意義與價值,揭明此種覆蓋性「大論述」 對多元文化詮釋視域之遮蔽,以及所預設單一線性文學史觀與孤樹狀結構圖式的詮釋效 用和局限。(二)提出另向詮釋與重構的芻議,即「詩美典」多面性變遷與叢聚狀結構。 將由《易經》所涵的宇宙觀,即中國民族在文化上普遍的形式意識型態,以及詩學上「集 體意識與個體意識」、「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感性抒情與知性窮理」、「擬代模 式與自敘模式」、「概念表達式與意象表達式」、「浮變性聲律與定格性聲律」六組與 題素及形構有關的相對性因素,以解釋「詩美典」變遷的軌則與結構體系。 此一計畫執行完成,將可建立新的詮釋典範,而與「抒情傳統」的論述進行對話, 並應用於對中國文學歷史現象的詮釋。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