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1707/94629 (65%)
造访人次 : 1634126 在线人数 : 1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全部機構典藏
文學院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查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进阶搜寻
主页
‧
登入
‧
上传
‧
说明
‧
关于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
研究報告
>
Item 987654321/6576
数据加载中.....
书目数据导出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引文信息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576
题名:
「東漢定型圖讖」之輯考與類釋(III)
其它题名:
Class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ong Han Ding Hsing Tu Chen: The Second-year Project (III)
作者:
黃復山
贡献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关键词:
定型圖讖
;
經讖
;
讖緯
;
緯書輯本
日期:
2004
上传时间:
2009-03-16 14:23:22 (UTC+8)
摘要:
本計畫是為期三年的讖緯基礎文獻之研究,議題對象是東漢光武帝所詔令編纂的「圖 讖八十一卷」,亦即「東漢定型圖讖」。由於原編已佚,現今讖緯學者皆以各種「緯書輯 本」替代。但是,「緯書輯本」卻有兩項根本性的遺憾。 一是所收佚文多半散亂無章,難以窺見原編的思想系統,學者隨手引據,常造成郢 書燕說的狀況;二是雜收六朝以後所編造的緯書(如論述宇宙創始、古史帝繫的《易乾坤鑿度》、論述 星占的《孝經雌雄圖》),又誤收許多魏、晉時期的似讖文句(如道教方術語、六朝王位篡奪之讖語),以 致於學者常據六朝思想來論斷漢代學術,對讖緯內容也產生扣盤捫燭的失實論斷。這些 問題,在我八年來的研究中,已經陸續作過許多論述。 本人於近年來,逐一進行漢代讖緯文獻的基礎研究工作,已得初步成效,此次計畫 以「東漢定型圖讖之輯考與類釋」為題,期分三年。 第一年取黃奭《通緯》為底本,再據其餘十四種輯本以作闕漏補強及字句之斠覈, 刪汰冗複,並註明佚文出典,以利使用者覆查。其校勘之大較原則,已於所附拙著〈讖 緯文獻學方法論〉中概要說明。據此原則完成《東漢定型圖讖佚文輯考》初稿,再將「佚 文輯考」依內容分作「經義、古史傳說、道教、方術」(人事類)與「天文、星占、地理、 曆算、節氣、災異」(自然類)兩大類,每類之中再依內容各列細目,如「古史傳說」下分 列「神話、帝王(三皇、五帝、三代、秦漢、感生)、聖賢(賢相、周公、孔子、孔門弟子、漢初功臣)、帝王 運期」等。分類細目,已於拙著博士論文及《東漢讖緯學新探》中使用過,確有釐清眉 目之功效。在分類時,必定會發現同一條佚文重複出現在同一篇目或不同篇目,以及複 見佚文字句稍異的情況,此時再據相關文獻資料或覆查原書出處,更作文句的勘定,以 提供下一階段計畫之可靠依據。 第二年先就「經義、古史傳說、道教、方術」等人事類,將佚文與歷代有關文獻的 文義作一詮解與比對,以呈顯各條佚文是否前承西漢、先秦學術而來(在拙著博士論文中已有 論述),在六朝以後引用情況又如何?(在拙著〈五行大義所引讖文考論〉、〈孫星衍引讖解經之評議〉中亦 有論述)引用之時的文義情境如何?些比對的結果,會對佚文的解讀產生具體的幫助。如十 三經註疏在哪些經解處引用哪些讖緯,在詮義上有什麼意義?(拙著〈公羊傳註疏中之讖緯資料 類編考釋〉略有論述)古史帝王的感生說、禪讓受命等事,與中國神話傳說的相關性,在《帝 王世紀》、《路史》等稗編中都有明確的詮解。再者,道藏中許多著作所論及的神明、星 宿建置,都與讖緯所述雷同或近似,可取以作為詮解,或者比對此類思想的衍變情況。 第三年就「天文、星占、地理、曆算、節氣、災異」等自然類,一一進行相關文獻 的文義詮解與比對。讖緯佚文中,天文、星占條數超過三分之一,可知乃東漢編者視如 重鎮者,今依三垣、五星、二十八宿與雜星為細目,參覈《史記‧天官書》、《漢書‧天 文志》、《晉書‧天文志》以及《開元占經》、《靈臺祕苑》、《古代星圖》等文獻,以古代 天文星官之建置,來規模讖緯此類佚文可能呈顯的輪廓,必可使殘篇零簡的讖文,顯示 出更清楚的面目。其餘日月暈蝕、風霜雨露、曆算節氣等,都使用同樣的方式,參考相 關文獻作文義情境的詮解。 在第二、第三年的類分、詮釋時,會發現第一年所做的佚文輯考有不周延之處,隨 時一一作為更正,使得「佚文輯考」更為近實;而各類佚文詮解時,也會發現後人引用 讖文的目的,與東漢編纂的原意或有出入,將此類佚文標誌彙集,以便製作「讖緯文例」 時參覈之用。 第三年結案前,將佚文「輯考」與「類釋」的成果集結出版,以利學者作相關議題 的深入研究之依據。
显示于类别: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浏览次数
932411H032009.pdf
388Kb
Adobe PDF
816
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