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39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797/95867 (66%)
造訪人次 : 3727764      線上人數 : 81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396


    題名: 認同的掙扎: 戰時體制下的台灣知識人(1937-1945)
    其他題名: Struggling for Identity :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under Wartme Regime(1937-1945)
    作者: 陳翠蓮
    貢獻者: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關鍵詞: 戰時體制;國家認同;同化;皇民化運動;皇民奉公會;Wartime Regime;National Identity;Assimilation;Kominka Movement;Kominhokokai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09-03-16 14:08:27 (UTC+8)
    摘要: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統治當局為求殖民地人民的合作與效忠,進入戰時 體制全面動員,並發動皇民化運動加強對台灣人的同化。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中國政 府接收台灣,卻開始追究台灣人在戰爭中的責任,譴責台灣人民被「奴化」。 特殊的歷史與政治經驗,使得台灣人民徘徊在中國、日本與台灣本土之間,國家認 同態度游移而曖昧。國家認同爭議是當前台灣重要的政治課題,作為社會科學研究者的 一員,筆者認為有必要去釐清過往歷史脈絡中的糾結。 本計劃旨在探討一九三七到一九四五年間,在戰爭動員體制下,台灣人、尤其是精 英如何被編整與動員?在激烈的同化政策下他們如何回應?介於交戰的殖民母國與父 祖之國中間,他們如何自處?探索這些問題將有助於理解台灣人在國家認同議題上的糾 葛與轉變。 本計劃將參考後殖民理論,分析戰時體制下台灣人社會、文化與心理上的混雜現 象,及其認同的掙扎。
    顯示於類別:[公共行政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932411H032004.pdf211KbAdobe PDF1083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