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76/96941 (66%)
造訪人次 : 9197116      線上人數 : 1407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3254


    題名: 族裔文化與文化想像:美國華裔青年的新年文化
    其他題名: Ethnic Culture and Cultural Imagination: The Culture of Chinese New Year among Chinese Americans
    作者: 許傳陽
    貢獻者: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關鍵詞: 文化認同;文化混生;文化想像;華裔;cultural identity;cultural hybridization;cultural imagination;Chinese
    日期: 2007-07
    上傳時間: 2011-10-19 14:30:08 (UTC+8)
    出版者: 嘉義縣:中華傳播學會
    摘要: 當代文化研究關心文化表現的形式,論者多主張不同的認同形構也將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諸如,與歐洲文化認同有關古典音樂或代表濃濃中國風的旗袍等,在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下,文化認同的形構日益複雜,文化表現的形態也愈來愈多元。

    本研究是以美國佛羅里達州塔城(Tallahassee)華裔青年的新年晚會活動為觀察對象,試圖從文化混生(cultural hybridization)的理論概念出發,探討中國年的文化符號與文化想像之間的關係,研究的發現指出,美國華裔青年對中國年的認同形構是以美式的風格為主,而其文化表現型式,則傾向於以順從社群長輩為其主要的型式,整體而言,美國的移民第二代,對於舊曆新年的文化表現是一種文化混生架構下的產物,此一發現也回應了文化混生論者對於認同流動性(fluidity)之假設。

    其次,研究的相關發現也指出,文化符號的掌握能力與青年能否進入新年的文化想像有關,多數中文能力較好的青少年較能進入中國年的文化氛圍中;反之對文化符號不甚清楚的青少年則較被排除在文化的想像之外,因而習以既有的文化架構以理解文化符號。此外,研究者也建議,文化符號相關概念的研究是理解文化想像與族裔文化建構之新途徑。
    關聯: 中華傳播學會2007年會-創新、典範與公共性:傳播學門的定位、挑戰與契機
    顯示於類別:[大眾傳播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70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