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302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0984/93521 (65%)
造访人次 : 1574078      在线人数 : 1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3020


    题名: 論《迷園》的敘事結構及其歷史記憶
    其它题名: On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Historical Memory in Li Ang's Mi Yuan
    作者: 張雙英
    贡献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关键词: 李昂;迷園;敘事結構;歷史記憶;接受美學;新歷史主義;Li Ang;Mi Yuan;Theory of Reception;New Historicism;narrative structure;the historical memory
    日期: 2010-06-01
    上传时间: 2013-03-12 12:45:38 (UTC+8)
    出版者: 臺北縣:淡江大學中文系漢學研究中心
    摘要: 李昂的《迷園》自出版以來,便在臺灣現代文學評論和研究領域裡引起熱烈的討論。這些討論的焦點並不相同,包括有:作品的主題、作品的隱喻、作品的結構、作品的人物與作品的主題等等。其中,以「喻意」的方式把「臺灣」比擬為「女性」、「女性的身體」、「被殖民者」等最受矚目,也最有爭議。本文所選擇的探究面向是「小說美學」,首先針為對《迷園》的美學意涵進行爬梳與整理,特別是在此一小說作品上的結構設計與人物刻畫兩方面具有哪些特色。然後,再以現代西方文學批評中的「接受美學」與「新歷史主義」為參照面,藉由它們的核心論述,一方面突顯出《迷園》在「敍事結構」與「歷史記憶」上所隱含的特色,另一方面則指出,《迷園》的這些特色所導致的某些優點與缺點。
    關聯: 淡江中文學報=Tamkang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22,頁 129-154
    DOI: 10.6187/tkujcl.201006.22-5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73检视/开启
    論《迷園》的敘事結構及其歷史記憶.pdf2759KbAdobe PDF0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