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265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78/96951 (66%)
造訪人次 : 9304624      線上人數 : 20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2651


    題名: Text That Is Becoming: A Deleuzi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
    其他題名: 生成中的文本:由德勒茲角度思索翻譯概念
    作者: Chen, Pei-Yun
    貢獻者: 淡江大學英文學系
    關鍵詞: 翻譯;擬象;波赫斯;德勒茲;差異與重覆;虛擬與實在;translation;simulacrum;Borges;Deleuze;difference and repetition;the virtual and the actual
    日期: 2010-12-01
    上傳時間: 2011-10-18 22:53:27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灣大學外文系
    摘要: 本文藉由簡短回顧當代翻譯理論的發展,指出關於翻譯概念之思考的困境,在於無法在翻譯的上下支配結構與平行差異兩種思維之間取得任何妥協。本文以擺脫這個困境爲出發點,試圖從德勒茲差異與重覆的觀點來理解翻譯概念,同時參考德勒茲哲學中如擬象、虛擬與實在的關係、以及生成等概念。 本文的第二部份則以波赫斯的短篇故事〈吉訶德的作者皮埃爾•曼納德〉爲例,探討重覆的觀念及其與翻譯的關係。我的主要論點在於:唯有經由翻譯行動,才能確知什麼可翻譯。也就是說,翻譯使那可翻譯者展現其自身。當我們將翻譯理解爲擬象時,便不是將其視爲某既有文本的複製;應該反過來說,翻譯在實在化某虛擬文本時啓動。曼納德的翻譯,作爲最精確、最嚴謹的重覆,使一個虛擬文本動起來。虛擬文本不是既存文本,而是生成中的文本。如果翻譯的概念必然關乎翻譯行動,則任何翻譯應該促動文本展開立即而直接的行動。本文提出,擬象的創生乃是帶有肯定意味的翻譯行動,並使文本不斷生成。
    關聯: 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4, pp.1-24
    DOI: 10.6153/2010.24.01
    顯示於類別:[英文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62檢視/開啟
    Text That Is Becoming A Deleuzi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pdf1963KbAdobe PDF51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