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6221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797/95867 (66%)
造访人次 : 3733421      在线人数 : 27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62213


    题名: 清代初、中期評白居易詩之探究--以辨體觀念為討論基礎
    其它题名: The Study of Pai Chu-Yi's Poetry in Early and Mid Ching Dynasty: From the Porspective of "Bian-ti-Lu"
    作者: 黃麗卿
    贡献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关键词: 辨體觀;白居易;;Bian-ti-lu Pai Chu-yi's poetry;Poetry for common people
    日期: 1996-12
    上传时间: 2013-03-12 12:38:42 (UTC+8)
    出版者: 臺北縣:淡江大學中文系
    摘要: 白居易詩在中國詩學上一直顛富爭議,歷來對其詩之褒貶評價也產生許多歧異之論,此一評價起伏至清初、中期又特別明顯。大體而言,清初對白詩普遍採取貶抑態度,主要以王漁洋為代表;而清代中期則賦予白詩較高評價,主要以沈德潛、袁枚、趙翼、翁方綱等為代表。其中沈德潛《御選唐宋詩醇》更從「平易」風格,標舉白詩為唐人四大家之一。
    本文以為清初至中期對白詩之評價產生褒貶極大之爭議,從此一爭議中,藉由各家對辨體觀念之討論,更能將其爭議問題彰顯出來。一方面可反映出至清中期各詩論家大都能就論詩以盛唐為高之說加以批判;另一方面又對三漁洋沿承嚴滄浪之詩觀有所修正、補充,由此可看出清初至中期各家持辨體觀念之轉變。從觀念轉變中,大都能深掘白詩獨創之特色,而賦予極高評價。
    關聯: 淡江大學中文學報 3,頁203-243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56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