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22/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17204      線上人數 : 57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58219


    題名: 論「文類體裁」的「藝術性向」與「社會性向」及其「雙向成體」的關係
    其他題名: On Literary For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esthetic-oriented," the "Social-oriented," and the "Aesthetic-social" Balanced Literary Form
    作者: 顏崑陽;Yen, Kun-yang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關鍵詞: 文類體裁;藝術性向;社會性向;雙向成體;literary form;aesthetic-oriented, social-oriented;"aesthetic-social" balanced literary form
    日期: 2005-12-01
    上傳時間: 2011-09-30 17:22:13 (UTC+8)
    出版者: 清華大學
    摘要: 從清朝末年到當代,有關中國古代及現代文章體裁的分頸,一直存在「藝術性文類」與「實用性文類」二分,或「純文學」與「雜文學」二分的論述框架,而形成文學的二元本質論。此一論述框架,使得「藝術」與「社會」斷裂為內外不相及的二元存在。不管從理論或從作品而言,這一論述框架的邏輯都令人質疑。它的本身就隱涵著自我解構的因素。本論文即從批判這一論述框架為起點,經過解構之後,重新提問:文類體裁有「藝術性」與「實用性」之分嗎?我們所提出的觀點是:文類體裁無所謂「藝術性」與「實用性」或「純」與「雜」之分。它並無先於創作實踐的恆定性本質,而只是在文學傳統與社群的共識上,「原則」地建立了創作、批評與社會互動的公約性、中介性的言語形構。它本身沒有現成的「藝術性」與「社會性」,只在創作實踐的動態過程中,以其工具的結構性及功能性,提供作家實現其作品的藝術性與社會性的可能。因此它只具有這兩種潛在的向度,亦即「藝術性向」與「社會性向」。而且任何一種文類體裁必然同具這兩種向度,形成「雙向成體」的關係。
    關聯: 清華學報 35,頁 295-330
    DOI: 10.6503/THJCS.2005.35(2).04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43檢視/開啟
    論「文類體裁」的「藝術性向」與「社會性向」及其「雙向成體」的關係.pdf9077KbAdobe PDF0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