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0861/93527 (65%)
造访人次 : 1506069 在线人数 : 1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全部機構典藏
文學院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查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进阶搜寻
主页
‧
登入
‧
上传
‧
说明
‧
关于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58213
数据加载中.....
书目数据导出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引文信息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58213
题名:
用詩,是一種社會文化行為模式--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
其它题名:
Using Poetry is a Socioculural Act Mode: The Tentative Theory on Constructing “Chinesepoetryuselogy”
作者:
顏崑陽
贡献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关键词:
賦詩言志
;
社會文化行為
;
中國詩用學
;
文化詩學
;
Chant poetry to express emotion
;
Socioculural act
;
Chinesepoetryuselogy
;
Cultural poetics
日期:
2008-06-01
上传时间:
2013-03-12 12:39:28 (UTC+8)
出版者:
臺北縣:淡江大學中文系漢學研究中心
摘要:
本論文旨在反思近、現代中國古典詩學的詮釋取向;從而提出另一種新的詮釋視域。
近、現代的中國古典詩學,往往把詩看作是一種靜態的語言形構,藉由聲律與意象引發讀者的審美經驗;必須是「無關實用」而以表現「自身之美」為目的之詩,才是藝術性的「純詩」。
這種詮釋無法完全解明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現象的意義。其實,在中國古代,「詩」無所不在;知識分子普遍地將它當作特殊的言語形式,使用於各種社會互動。因此,「詩之用」是中國古代特殊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本論文乃從「詮釋社會學」(interpretive sociology)的視域,提出另一種詮釋取向,其基本假定是:「用詩,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行為模式;而詩,就是這種行為模式的中介符號」。在這個基本假定上,本論文試圖提出一套建立「中國詩用學」的構想。
關聯:
淡江中文學報=Tamkang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18,頁279-302
DOI:
10.6187/tkujcl.200806.18-11
显示于类别:
[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浏览次数
index.html
0Kb
HTML
171
检视/开启
用詩,是一種社會文化行爲模式-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pdf
3599Kb
Adobe PDF
0
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