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5782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30/95882 (66%)
造访人次 : 4036143      在线人数 : 80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行政單位 > 教務處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57825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57825


    题名: 道德神學在道德上是必然的嗎?
    其它题名: Ist Eine Ethikotheologie Moralisch Notwendig?
    作者: 王志銘
    贡献者: 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
    关键词: 康德;理性宗教;道德神學;最高善;宗教經驗;Kant;rational theology;moral faith;religion;the highest good
    日期: 2005-03-01
    上传时间: 2011-09-25 00:23:12 (UTC+8)
    出版者: 臺灣大學哲學系
    摘要: 康德的道德神學,企圖把信仰建立在人類理性的基礎上。他一方面駁斥知性經驗與思辨理性對於掌握「靈魂不朽」與「上帝存在」命題的無能力,另一方面卻在實踐理性的基礎上確立這兩命題的必然性。因而強調:道德必然引至宗教。然而這又不可理解為道德法則自身必然直接產生宗教,而是以道德法則為線索,加上人性追求幸福本能的需求,也就是德福一致的最高善,才是宗教信仰的必然基礎。因此康德說宗教的必然性不是客觀的,而是道德上主觀的一種確信。從而這種宗教信仰的需要,即在於掃除道德障礙乃至激勵道德決心,而不可反過來將道德法則的客觀必然性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礎上。在這種理性信仰中,人所應關切的仍只是:是否成為有德而配享幸福,而不是如傳統基督教信仰那樣仰望奇蹟、神恩,乃至救贖與祈禱。
    然而為了保障吾人之道德決心,必然要運用最高善的理念嗎?縱使承認確有一種道德上的報應,上帝信仰是唯一的選擇嗎?放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架構裡,我們能夠確信道德必然引至信仰?還是應該反過來說信仰必然引至道德?
    在下面的文章裡我將論述:康德的最高善理念裡的幸福仍無法擺脫「不確定概念」的困難,其次則是「靈魂不朽」與「上帝存有」就道德報應理論的其他可能類型(例如佛教)而言並無其必然性,最後將指出宗教信仰不必藉助於道德需求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並指出康德對基督教核心教義的錯誤理解。
    關聯: 臺灣大學哲學論評 29,頁 65-98
    DOI: 10.6276/NTUPR.2005.03.(29).02
    显示于类别:[教務處]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74检视/开启
    index.html0KbHTML81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