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5746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62805/95882 (66%)
Visitors : 3884089      Online Users : 51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57469


    Title: 試論《林蘭香》家庭宅院的空間隱喻
    Authors: 林偉淑
    Contributors: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Keywords: 空間隱喻;家庭宅院
    Date: 2011-06-01
    Issue Date: 2011-09-17 09:02:02 (UTC+8)
    Publisher: 日本:長崎市:東亞漢學研究
    Abstract: 空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視為是自然地理,然而今日在一定程度 上,文學裡的地景空間除了展現地物、地貌,也表現了時間、空間的課題。 關於空間的討論,可以是強調空間內部的關係,例如巴拉舍的空間詩學1, 強調家庭宅院等私密空間的文化意義。2傅柯(Michel Foucault)則強調 外在空間,詮釋權力與空間的關係。傅柯認為空間乃權力、知識的論述,3 強調空間是生活形式、權力運作的基礎。麥克‧克朗在《文化地理學》指 出家園——給人以歸屬和安全感,但同時也是一種囚禁人的封閉空間。對 於家園,女人創造並維護它,而男人則往往選擇離開家園,以證明自己的 能力。家,成為具有性別政治意義的人文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對於空間的 討論,使得地景/空間,成為可以被解釋的文本(text)。此外,列斐伏 爾提出社會空間概念,他指出空無一物的物理空間其實並不存在,因為每 個人面對的、身在其中的,是具有特定社會性格的空間4,也就是說,空間 是人和社會一組一組關係的集合體。 當我們讀文學作品時,可以從這一組組的地景空間,看到它所隱喻的 意義,研究文學空間即是重視作品的內在因素:探討作者情感空間、作品 心理空間以及社會文化的現象。 5閱讀文本的同時,我們也面對自身的情 感。我們把當下的情感,交疊在文本的時空變異或延展的場景中,隨著情節的推移,許多細節都在閱讀的過程中被遺忘,能被記憶的,必然是敘事 和情感跌宕交織而成的影像,這個影像又投射到我們所處的現實時空中, 使我們再度凝視自我的生命。 明清家庭小說《林蘭香》,小說時間是以大明洪熙元年至弘治七年為 背景,講述耿朗一家兩代之事。耿朗是朝中泗國公耿再成之孫,五歲時聘 下御史燕玉之女燕夢卿,燕玉之妻鄭夫人與耿朗母親康夫人為姐妹至親, 因燕玉受讒被罷官下獄,燕夢卿自願沒身官奴以救父。林雲屏與宣愛娘為 表姐妹的關係,二人自幼情感極好,後來愛娘又與燕卿成為知己。耿朗另 娶林尚書之女林雲屏為正室,再娶任香兒,後來又娶回燕夢卿、宣愛娘、 平彩雲為妾。待夢卿死後,耿朗續娶夢卿的婢女田春畹為妾。小說描寫耿 朗與一妻五妾的家庭生活。
    Relation: 東亞漢學研究 創刊號,頁145-155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Article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137View/Open
    試論《林蘭香》家庭宅院的空間隱喻_全文.pdf620KbAdobe PDF200View/Open

    All items in 機構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