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5479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91/96979 (66%)
造訪人次 : 8152040      線上人數 : 795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54793


    題名: 單子、褶曲與全球化:人文學科再造的省思
    其他題名: Monad and fold: Rejuvenating the Humanitie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作者: 邱漢平
    貢獻者: 淡江大學英文學系
    關鍵詞: 單子;全球化;人文學科;褶曲;後現代主義;跨國公司;資訊社會;紀登斯;班雅明;德勒茲;人本主義;萊布尼茲;華勒斯坦 ; 阿帕杜萊;離散公共領域;現代性;莎絲基雅.薩森;monad;globalization;humanities;fold;postmodernism;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information society;Anthony Giddens;Walter Benjamin;Gilles Deleuze;humanism;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Immanuel Wallerstein;Arjun Appadurai;diasporic public;sphere modernity;Saskia Sassen
    日期: 2003-11
    上傳時間: 2013-07-11 11:17:03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摘要: 本論文從單子及褶曲的角度,探討在跨國企業及資訊電腦網路帶來的全球化現象裡,人的處境及人文學科遭到的衝擊,並嘗試提出人文學科再造之道。人文學科建立在什麼是人的概念上,但在全球化情境下,有關人的概念起了急遽變化,人文學科也日趨邊緣化。本論文分別檢驗華勒斯坦、羅柏森、紀登斯、哈維、莎絲基雅.薩森及阿帕杜萊等人的全球化論點,再以萊布尼茲的單子論,以及班雅明與德勒茲據此所發展出來的理論架構,對上述學者的論點進行分析批判。單子及摺曲應用在全球化研究上,有甚多獨到的優點,包括在混亂中找尋秩序、打破以人作為理論框架之侷限性、找到同一範疇內的各種存在可能。
    關聯: 中外文學=Chung-Wai Literary Monthly 32(6)=378,頁 111-137
    DOI: 10.6637/CWLQ.2003.32(6).111-137
    顯示於類別:[英文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3030849-200311-201501220006-201501220006-111-137.pdf7947KbAdobe PDF315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105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