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57310/90913 (63%)
造訪人次 : 13003644 線上人數 : 36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機構典藏
文學院
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機構典藏
‧
管理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
會議論文
>
Item 987654321/5323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53231
題名:
日本中世禪林的儒學研究
作者:
鄭樑生
貢獻者: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日期:
2005-11
上傳時間:
2012-12-03 23:24:17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 : 臺灣學生書局
摘要:
自從儒家經典之一的《論語》於三世紀末經由朝鮮半島東傳日本以後,中國經學在六世紀初已被彼邦作有系統的移植,從此日本人士閱讀漢籍之風氣日盛,研究儒家經典已成為他們步入宜途的敲門磚。於是講授儒家經典者日多,以儒學a 成一家之言者漸夥,於是以朝廷公卿為中心的儒學研究形成了一個高峰。惟至後來,因武士掌握政權,公卿沒落,致儒學逐漸式微、僵化。並且台錄倉時代以後,復因國內戰亂頻仍,人多尚武輕文。尚武輕文的風潮當然無法起育深刻的哲學思想。故此後至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為止的約四百年間,日本的儒學研究,除以玉山禪僧為中心的禪林文學一支獨秀外, 其他文藝、學術則鮮有可觀者。
區分日本中世文化與古代文化的最大標幟,就是古代文化主要受到六朝文化與唐文化之影響而發達,且對它具有親近性: 中世文化則深受宋、元、明文化之影響。從事輸入宋、元、明文化者雖不侷限於禪林,然無論在質或在量上,曾費最大氣力且最熱心移植宋儒新說者卻是禪僧。所以就這種意義上言,五山禪僧既是日本中世最進步的文化前驅,也是標幟著該圈中世文化特徵及形成具有極大貢獻者。那麼,主山禪林研究儒學的情形如何?即為本文探討之重點。
關聯:
開創:第二屆淡江大學全球姊妹校漢語文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頁221-260
顯示於類別:
[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161
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