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5265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0984/93521 (65%)
造訪人次 : 1574110      線上人數 : 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52656


    題名: Emersonian Nietzsche on Nature: The Nature of Morality and the Morality of Nature
    其他題名: 愛默生式的尼采對自然的看法—道德的本質與自然的道德
    作者: 傅杰思
    貢獻者: 淡江大學英文學系
    關鍵詞: 尼采;愛默生;自然;道德;治療;失落
    日期: 2003-06
    上傳時間: 2013-03-12 12:00:54 (UTC+8)
    出版者: 臺北縣:淡江大學
    摘要: 本篇文章試著例證愛默生對尼采的影響以及這兩位思想家間令人訝異的相似性-兩人皆視自然為人類之道德指引。然而,對愛默生而言,自然是撫慰人心的道德秩序根源,對尼采來說,自然卻是揮豁無度、沒有效率、沒有理智、也沒有道德秩序或意義的,而且尼采還要我們仿效自然和「對所有價值觀做重新審視」的超人。根據尼采,我們往往缺乏「回歸自然」的力量(權力慾望)。文末指出尼采的自然道德哲學如何可以被應用在治療的╱輔道的情況來幫助人們處理各種形式的失落。
    關聯: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Tamkang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5,頁75-88
    顯示於類別:[英文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29-8312-15-3.pdf41KbAdobe PDF457檢視/開啟
    index.html0KbHTML1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