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1968年美國密西根大學首先開始針對相同的 樣本戶,每年均進行調查,所蒐集的資料稱為The michigan panel survey of incomedynamics,自此以後,許多 類似的所謂Panel data相繼出現,由於這種資料的 出現,許多有關勞動供需的動態理論,都可進行 實證分析.可惜在許多國家並無此類資料,但有 每年都調查的個體橫斷面資料,如我國行政院 主計處每年五月份所蒐集的"勞動力運用調查", 它與Panel data最大的差別在於其每年所調查的 對象皆不相同,可稱之為時間序列的橫斷面資 料(A timeseries of cross-sections, TSCS),在無Panel data 情況下如何以TSCS資料取代,以利從事動態實證 研究,首由Deaton(1985)提出較具體的計量方法,近 年來亦有多位學者相繼提出不同的方法或修正Deaton的估計方法.本研究將使用民國68□年的勞 動力運用資料,進行下述的分析:(1)以生命循環 理論,建立勞動供給動態模型,推導出可供估計 的計量模型;(2)外生性檢定.利用Tsurum:and Mehr ( 1993)所發展的方法,檢驗迴歸模型中自變數是否 與隨機干擾項互相獨立,如此,方可確保係數估 計值具有一致性;(3)利用最新發展的估計方法, 以TSCS資料取代Panel data,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我 國婦女的勞動供給行為;(4)由實證分析結果,找 出影響婦女勞動供給重要變數,分析其在政策 上的含意,做為政府制定有關勞工政策時的參 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