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4815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797/95867 (66%)
造访人次 : 3739052      在线人数 : 338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48153


    题名: 坡地災害防治技術研究-子計畫一:既有山坡地社區應用生態防災工法及效益評估之研究
    其它题名: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ique in Improving Slope Stability of Aged Communities
    作者: 洪勇善;陳榮河;吳朝賢;何嘉浚;王舜民;沈哲緯
    贡献者: 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关键词: 邊坡;生態工法;適用性
    日期: 2003
    上传时间: 2010-05-04 12:10:10 (UTC+8)
    摘要: 台灣位於板塊運動劇烈之處,山高水急且地質材料破碎,再加上地震頻繁,邊坡穩定與保護設施向為大地工程中重要的一環。民國七、八十年代山坡地社區開發時,由於法令規章的不足、設計考量不夠周詳,使得這些社區邊坡的穩定與保護設施稍嫌不足;提升社區安全,避免災變發生為當前坡地社區安全防護的重點。因此,針對既有的坡地社區之邊坡防災工法便顯得格外重要。慣行的邊坡整治工法多為混凝土構築,強調結構之安全性及耐久性,較少考量施工及使用期間對當地動植物棲地之衝擊,以致工程常對生態造成不利影響。若僅以生態為主要考量,則對坡地災害地區採天然植生復育以恢復其原有生態環境,是較符合永續發展的方法。但自然復育通常需時數年甚至數十年,恐無立竿見影的功效。且其間可能因為自然及人為因素破壞復育效果,而延長其復原時程。因此,在考量安全性及時效性上,須輔以人造工程來治理,而如何使人造工程在合乎安全需求外,亦能保持當地之自然生態環境,將是未來邊坡整治的重點之一。 穩定邊坡的工程方法繁多,諸如:修坡法、排水法、外部擋土工法、內部加勁工法及地盤改良工法等,這些方法亦常相互搭配使用。其中部份工法對生態環境的衝擊較小,亦較易於植生復育。通常自然穩定之區域植生良好,可見植物對於水土保持之功效顯著。另外,良好且豐富之植被亦可提供生物一個適當之棲息環境。因此,植物是生態工法中不可或缺之重要部分。而根據工法中植物使用情況之不同,可將其分為工程方法、植生方法與植生混合方法三類。故本計畫現階段由工程觀點,除探討生態工法於既有坡地社區之適用性外,也將進一步分析植生對邊坡所扮演的角色與穩定效益。而對於施工前之生態調查與施工後之生態復育評估,因時間與經費限制,不在本計畫範圍。本計畫研究內容主要如下:(1)檢討各種工法於坡地社區防災之適用範圍與限制,及排水設施配合使用情形。(2)植生對邊坡穩定效益與抗沖蝕之評估。(3)擬定各類型生態工法應用於坡地社區之參考圖說與施工規範大綱。(4)評估生態工法應用於坡地社區防災之效益。
    显示于类别:[土木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RRPG93020871.pdf6056KbAdobe PDF1038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