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440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62805/95882 (66%)
造访人次 : 3994461      在线人数 : 28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4409


    题名: 跨符號研究:「結構/行動」交相建構中的傳播巨型理論藍圖
    作者: 趙雅麗;Chao, Ya-ly
    贡献者: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关键词: 後設模式;後設論述;口述影像;科學傳播;跨符號傳播模式;傳播巨型理論;meta model;meta discourse;video description;science communication;cross-symbol model;communication grand theory
    日期: 2006-01-01
    上传时间: 2009-03-19 13:49:33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中華傳播學會
    摘要: 「跨符號」(cross-symbol)一詞借自「跨文化」中「跨越」的語義意涵,意指由不同符號體系間「意義如何轉換?」此一特殊命題出發,從不同符號體系間能否轉換?如何轉換?的思考過程,去認識、辯證各個符號體系自身的本質,並由此過程「跨越」符號系統自身無法省察的認識侷限。本文指出,由跨符號研究所建構出的「跨符號模式」包含兩個重要特質,第一是強調「結構/行動」兩者間相互建構的本質;第二是強調「結構/行動」兩者間相互認識的機制。而「跨符號傳播模式」更有兩層跨越的意涵,一層是跨越不同符號體系間的比較,以達成對各個符號自身、以及符號體系彼此間更深入的認識,另一層則是強調在認識行為上,「結構/行動」兩者相互建構與跨越的特質。以「跨符號模式」作為一種傳播的思維肩架,不僅可完整的融合傳播領域中「傳遞模式」(transmission model)與「組構模式」(constitutive model)(Craig, 1999)兩種截然不同的傳播圖像,更可具體的提供一個「後設論述」的操作平台,作為傳播七大傳統(Craig, 1999)彼此間對話溝通的機制,並從中發展出傳播巨型理論的藍圖。
    關聯: 新聞學研究 86,頁 1-44
    显示于类别:[大眾傳播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63854p013.pdf430KbAdobe PDF172检视/开启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