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78/96951 (66%)
造訪人次 : 9384815      線上人數 : 1185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41111


    題名: 公共電視節目之收視質的探討
    作者: 李美華
    貢獻者: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關鍵詞: 電視節目;收視品質;公共電視;收視率;Television Program;Viewing Quality;Public Television;Viewing Rate
    日期: 2001-02
    上傳時間: 2010-01-27 18:21:11 (UTC+8)
    出版者: 臺北市: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摘要: 公視自民國八十七年七月正式開播迄今,面對電視多頻道競爭之態勢、以及經費與人事變動等因素的影響,一路走來十分艱辛。在外界收視率以及本身自我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強化公視節目內容、提昇節目品質以增加觀眾收看與頻道近用乃是當務之急。由於公視節目的分眾訴求與公共服務等特色,傳統追求快速與經濟的收視率調查,並無法提供評估節目品質與傳播效果所需的充份資訊。事實上,收視率主要服務對象為廣告商,除了忽略少數或分眾群眾的聲音,(例如,公視針對包括原住民、銀髮族、與兒童等弱勢族群所規劃的節目,皆具有相當高的評價,在金鐘獎獲得極大的迴響與肯定。)對於觀眾之節目評價與涉入程度亦不得而知。由於量的收視率有其不足之處,加上公視本身與其它商營電視之運作宗旨大異其趣,因此公視除了參考傳統收視率之外,應就收視質的觀點出發,進行節目品質(包括吸引力、衝擊力、滿意度、情感涉入、傳達技巧、觀眾參與感等)、以及觀眾欣賞指數(包含興趣指標與享受指標)等質的評量,才得以一窺公視節目影響評估之全貌。此外,亦可探討觀眾之偏好度與收視動機,以提供公視作為節目內容策畫與時段編排的參考依據。事實上,過去英美等國之公共電視皆積極發展質性的收視調查,唯其多採量化問卷方式來蒐集閱聽眾對於節目之欣賞、滿意程度或優缺點等資訊,並不夠深入。因此本文呼籲在參考或援引國外收視質的調查方法之同時,應更進一步採用參與觀察、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等質性研究方法,以更完整建立本地公視節目收視質之測量指標。具體而言,本文意欲探討的問題分述如下:
    一、電視節目收視率與收視質所代表的意義有何差異?
    二、各國公共電視收視質之內涵為何?包括那些面向?如何測量這些面向?
    三、我國公共電視適用於那些收視質指標?指標如何建立?
    關聯: 新視野:公共電視的發展與未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D1-1~6
    顯示於類別:[大眾傳播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92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