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4045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22/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28323      線上人數 : 57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40455


    題名: 中國「詩言志」與「詩緣情」的文學思想--以漢代詩歌為考察對象
    其他題名: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s of "Shi Yan Zhi" and "Shi Yuan Qing": A Survey of Han Poems
    作者: 曾守正
    貢獻者: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關鍵詞: 詩言志;詩緣情;先秦;漢代;建安文學
    日期: 2002-03
    上傳時間: 2013-03-12 12:40:17 (UTC+8)
    出版者: 臺北縣:淡江大學
    摘要: 現代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學者,若談到「詩言志」與「詩緣情」的關係時,大致存有這樣的看法:自理論的發生意義來說,「緣情說」是在「言志說」的土壤中發展出來的;從理論的本質意義來說,「緣情說」與「言志說」相互對比著。而「言志說」與「緣情說」兩者互斥的地方在於:前者強調文學功能的意義,而後者卻強調文學本質的意義。
    不可否認的,漢代詩經學具有維持政教功能的意義,但是否就意味它壓制個人情感表現的可能性呢?這個問題極為複雜,可以從兩漢經學傳統的內容、先秦兩漢文學作品的精神等方向,分別做一討論。而本文僅企圖從漢代詩歌的精神做一討論,即漢代詩歌若已表現個人的生死悲感,那麼經學傳統並無法壓抑個人情感的發抒,漢代文學思想也非單一地表現出「社會群體的共同情志」而已;當然,建安文學的關鍵地位也必須受到適度質疑;甚至「詩言志」與「詩緣情」不該是兩個平面對蹠的觀念。
    關聯: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Tamkang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0,頁1-34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學系暨研究所]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76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