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2945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4191/96979 (66%)
造訪人次 : 8034356      線上人數 : 1171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29458


    題名: 日本近代化的思想形成與異文化接觸-以幕末‧明治初年的歐美視察為中心
    作者: 馬耀輝
    貢獻者: 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日期: 1998
    上傳時間: 2012-12-03 23:16:01 (UTC+8)
    出版者: 臺北縣:淡江大學外國語文學院
    摘要: 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理解過程中,視察是一種置身於對方的社會與文化情境裏,透過直接而實地的觀察、體驗、調查、研究,以了解對方的民情、風俗、社會現況、各項制度乃至其文化內涵、價值觀等等,並從中汲取經驗、教訓而應用到自己以及所處之社會、文化情境所面臨之問題解決或制度變革、思考模式、價值觀轉變的方法。做為近代化的後發國家,尤其經歷了兩百多年鎖國狀態的日本,在面對歐美外來文明衝擊的幕末˙明治時期,就是以赴歐美視察的方式,開始認識異文化、吸收近代化經驗的第一步。大批的使節、隨員、留學生從歐美帶回了各種典章制度,有人成為政府官僚參與近代政策的制訂與施行,有人在民間努力於知識的傳播等等。換句話說,在日本的近代化過程中, 「 視察」是異文化交流˙理解的重要橋樑,對於日本的近代化功不可沒。然而,做為一種異文化交流˙理解的方法,若從制度變遷的角度來看近代日本的「視察」時,探討焦點很自然地放在視察者從歐美取回了甚麼「經」?若從異文化的交流、影響導致思想變遷的角度來看的話,值得探究的是「視察」這種行為本身以及其結果。本文即以後者的角度,從視察者的動機、基本態度、視察方式、他們對於異文化之理解以及視察成果的應用等方面,勾勒出日本近代化思想形成的軌跡。最重要的視察「成果」, 無疑地走思想的變化。其中包括了夷狄觀念的改變、對於國際關餘的深刻認識、國家觀念的形成等等。而思想的變化到了明治時期更加快速度、逐漸擴展,成為促進日本近代化的原動力。同時向政府主導由上而下的集權式近代化政策的推行、「脫亞入歐」式地邁向大國化等之思想背景,也從視察而得的思想轉變中逐漸形成。換句話說,「視察」在日本近代化思想的形成過程中,產生了觸蝶的作用;而視察的「成果」中,已經有明治以後近代化發展之主導思想的初萌。
    關聯: 第三屆兩岸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247-262
    顯示於類別:[日本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54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