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19/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10085      線上人數 : 99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29140


    題名: 文學與外語教學之關聯性-以「廢墟文學」為例-
    作者: 賴麗琇
    貢獻者: 淡江大學德國語文學系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12-12-03 23:14:35 (UTC+8)
    出版者: 臺北縣淡水鎮:淡江大學外國語文學院
    摘要: 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德國境內滿目瘡痍,生活艱難,有人在戰爭結束的一九四五年,將這到處是一片廢墟的景象視為「零點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一批大都有參戰經驗的青年作家,作品以戰後的現實為背景,描寫「戰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試圖從這個廢墟中尋求新的文學開端,故名「戰爭、歸鄉、廢墟」文學(Kriegs-, Heimkehrer-und TfÜmmerliteratur )。
    一九四七年由李希特 (Hans Wemer Richter, 1908-)發起的「四七文學社」 (Gruppe 47) ,參與者皆是作家與批評家,他們聚在一起閱請和討論同一時代的文學佳作,這個團體每年的文學獎幾乎都頒給年輕的作家,有不少優秀的「戰爭、歸鄉、廢墟」文學的作品。其作品文字簡潔,風格樸實,雖然取材戰爭,但並不以鋪陳殘酷真實的戰爭場面為主,只輕描淡寫地點出戰爭所帶來的後遺症,有形的及無形的傷害,閱讀後帶給人們無比的震誠。戰爭的殺傷力無遠弗屆,警惕人們不要再度輕屆主戰爭。
    從外語教學的效益來看,選擇此類文學性的作品,當以簡易、棋實的用詞,不複雜、不繁瑣的語法及巧妙的敘述技巧為主要考量,這樣會比較適合德語學習者,既能欣賞原著作品,也能理解其中心思想,並體會作者的立意。
    有關戰爭本身及戰爭的影響應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因此本論文選出兩位典型的廢墟文學作家一波歇爾特 (Borchert)及波爾 (Böll),從他們的作品中對戰爭的看法及如何控訴戰爭方面著眼。
    關聯: 第五屆兩岸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15-124
    顯示於類別:[德國語文學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42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