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2889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30/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70608      線上人數 : 86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28897


    題名: 文學批評的現代性 : 從克莉絲蒂娃與中國語文的關聯談起
    作者: 蔡淑玲
    貢獻者: 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
    關鍵詞: 克莉絲蒂娃;班凡尼斯特;現代性;《如是》文學雜誌;互文理論;中國語文;現代主義;主體性
    日期: 2005-10
    上傳時間: 2010-01-07 10:49:05 (UTC+8)
    出版者: 臺中市: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摘要: 本文將整理克莉絲蒂娃(J. Kristeva)文學批評的現代性觀點及主張,其中聚焦於語言之為意義生產材質的論述及其背景,並以此焦點切入當時中文造字提供的靈感。中文邏輯在克莉絲蒂娃的解讀下到底如何協助開發了法國知識界在七十年代對現代性提出的觀點和闡釋?在我們移植西方現代精神、形式、技巧的過程裡,是否在根據本土現實環境與思維模式的限制下進行的詮釋與形變中(如現代主義文學的定義搜索) ,漏接了西方(如法國)語言文字「混異」的思索關鍵?關鍵在於吸收現代科技與生活型態時,固有的象徵系統接受挑戰甚至修改的過程中如何同時發揮比較篩檢的功用?所謂後現代以至於後結構的思潮移植到台灣後,值得深思的是:我們藉以辯證現代性的參考質數一一所謂傳統或固有的象徵意義系統(中文思考模式與台灣特殊時空交相形成的主體)到底如何運作?
    關聯: 國科會外文學門86-90年度研究成果論文集,頁 89-113
    顯示於類別:[法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197檢視/開啟
    文學批評的現代性.pdf摘要442KbAdobe PDF188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