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2846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30/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31585      線上人數 : 101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28460


    題名: 從陌生人的觀看到觀看陌生人
    作者: 陳吉斯;Chen, Chi-szu
    貢獻者: 淡江大學英文學系
    日期: 2002-03
    上傳時間: 2010-01-07 10:10:04 (UTC+8)
    摘要: 「陌生」指涉人對於人事物法之生住異滅的未知與蒙眛狀態。「陌生人」是在相似與相異之間游離的角色。異文化不一定出自他鄉,陌生人未必來自異邦。疏離於家、國、社群的個人是現代主義小說的主角,異鄉人的觀察或內省演化出「荒謬」、「放逐」、「反叛」等主題。觀看陌生人及反思「觀看」模式對異己與自我的建構之關聯則是後現代小說常探討的課題。

    本文擬以卡爾維諾之《帕洛瑪先生》為重心,將帕洛瑪對異己的觀看及其反思與卡夫卡、卡謬、沙特所刻畫的陌生人作對照,以期凸顯卡爾維諾在思考「文化差異」上的貢獻。本文主要課題包括:「陌生人」的概念如何形成?異己的「他者性」(alterity)及「蠻性」(monstrosity)和主體建構的關聯為何?

    在探討主體性之建構與文化差異時,「四元模式」比「二元模式」的「主奴辨證」(master and slave dialectics)以及「三元模式」的「模擬慾望」(mimetic desire)更加完備與豐富。「四元模式」所強調的是能包容相反、矛盾與相似(contrariety, contradiction, implication)關係的「場」(field)。在自我認同時「場」提供更周延的選擇;在全球化的趨勢中「場」模式提供更多對話、談判與翻譯的空間。在此四元模式中,「傳統」及「社群」不是一靜止的存在,也不是一整合的霸權,而是相反、矛盾與相似關係交會的節點。在此模式中,異己在吾人認知中不會失去其他者性(alterity),因異己不被當作一抽象的範疇,而是一能動的關係。
    關聯: 2002年校際學術研討會"異文化裡的陌生人",頁113-135
    顯示於類別:[英文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42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