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2606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30/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71663      線上人數 : 93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26061


    題名: 臺北市加蚋地區的宮廟神壇
    其他題名: Folk Religion Temples in Gara area of Taipei
    作者: 陳杏枝;Chen, Hsin-chih
    貢獻者: 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
    關鍵詞: 宗教變遷;社會變遷;社區信仰;台灣宗教;乩童;Religious Change;Social Change;Community Belief;Taiwanese Religion;Spiritual Medium
    日期: 2003-12
    上傳時間: 2009-12-15 12:42:37 (UTC+8)
    出版者: 臺灣社會學社
    摘要: 本文試圖了解民間信仰在都會區中的轉變情形。舊加蚋地區位於台北市西南一角,在整個台北市中此區的宮廟神壇成長快速,研究此區有其代表性。從2000年3月至2002年8月進行宮廟神壇的實地訪談,一共訪得113間。加蚋地區是中南部移民北上的落腳處,大量湧入的外來人口使得具有公廟性質的宮壇,無法扮演傳統村廟的地方整合功能,反而是由私壇向公廟發展的宮壇,比較能擔負起整合人群的功能,但是這種整合已脫離地緣關係。爐主頭家或是重要的委員,絕大部份不是當地人。此區宮壇大都是自行到佛像店雕像開光,絕大部份會提供辦事服務,經由辦事的媒介,結合一批社會背景相似的信眾,其組織運作類似社團。宮壇提供信眾情感或財務上的支援,甚至是休閒活動。另外,對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以及職業經常流動的信眾而言,宮壇是幫助個人成長的團體,並藉由籌備活動,學習組織、計畫、採購的能力。台灣以往並未有社區營造的積極做法,因此宮壇是弱勢移民因應都會生活的一種方式。此外,宮主若較年輕,教育程度稍高,就會做一些大幅度的改革,譬如,不燒金紙、鼓勵打坐自修等;改革的宮壇已具有新興宗教的雛形。總之,都會生活型態促使民間仰轉變,脫離了地緣關係的信仰形式。
    關聯: 臺灣社會學刊 31,頁93-152
    DOI: 10.6786%2fTJS.200312.0093
    顯示於類別:[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97檢視/開啟
    臺北市加蚋地區的宮廟神壇.pdf4917KbAdobe PDF1檢視/開啟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