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機構典藏:Item 987654321/1922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62822/95882 (66%)
造訪人次 : 4028114      線上人數 : 58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tkuir.lib.tk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9225


    題名: 揮發性有機物於多介質之傳輸模擬
    作者: 陳俊成;李昭賢
    貢獻者: 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
    關鍵詞: 揮發性有機物;多介質;污染物傳輸;;甲苯;二甲苯;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Multiple Medium;Pollutant Transport;Benzene;Toluene;Xylene;Btex
    日期: 1997
    上傳時間: 2009-10-22 15:59:48 (UTC+8)
    出版者: 臺中市:東海大學
    摘要: 過去對於空氣污染物的排放影響, 注重污染物於大氣中擴散後評估其地面濃度的大小及分佈, 但當考慮污染物的長期影響時, 須瞭解污染物於排放後其最終於各種環境介質, 如空氣、水體、土壤或生物體等之分佈情況, 此乃評估污染物真正造成影響或為害的重要參考數據。本研究基於此需求, 將建立一個可以模擬空氣污染物在排放後於空氣、水體、土壤及生物體之最終分佈情況的模式。模式建立考慮將空氣污染物最終分佈於六種介質, 此六種介質包括空氣、水體、生物體、懸浮固體、土壤及底泥等。在加入適當的起始及邊界條件並應用數值方法, 將可以模擬空氣污染物在排放後於空氣、水體、土壤及生物體、懸浮固體、土壤及底泥等六種介質之最終分佈情況。 本研究探討台北都會地區空氣污染物-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BTEX)於排放後, 其於將各種介質的分佈。研究方法為以多介質模式污染傳輸模式, 模擬台北都會區排放的BTEX(含點、線源)於空氣、水體、土壤、沈澱物、魚體及懸浮固體等介質在隨機下雨、不下雨情況之濃度分佈情形。本研究所得結果為: 1.汙染物於各種介質中之分佈濃度大小次序除了乙苯於水體濃度>土壤濃度, 苯於懸浮固體濃度>魚體濃度外, 其他汙染物於介質中之分佈濃度大小次序均為: 魚體>沈澱物>懸浮固體>土壤>水體>空氣。 2.汙染物於多介質之累積量大小為: 空氣>土壤>水體>沈澱物>懸浮固體>魚體, 與上述所求介質中累積之濃度大致相反。 3.下雨與不下雨的模擬結果差異不大, 下雨的情形只有對土壤的濃度有較大的提昇作用。 4.下較大的雨時只對土壤介質的濃度有提昇的作用, 其他介質並不明顯。 5.汙染物停止排放後, 各介質的濃度皆明顯下降, 其中以空氣最顯著, 水體及土壤次之。
    關聯: 第十四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專輯=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nth Ai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nference,頁119-126
    顯示於類別:[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機構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 TKU Library IR teams. Copyright ©   - 回饋